这场疫情,就是你工作能力的最好证明
这波疫情里人们的行为,侧面反映出每个人在职场上的能力高低。
说这次疫情是我们职场能力的“照妖镜”一点不为过,谁有能力,谁有计划,谁会组织,谁会沟通,都在这几天里显露无疑。
下面和大家分享3个感受:
点,面对问题时的大局观。
我以前在文章中经常提到这一点,做任何事情,大局观一定是首要的。
可惜过去举的例子都不够接地气,一说大局观就是企业使命,公司愿景,和咱们普通打工人的关系不大。
可在疫情期间,我发现了一个很好去诠释大局观的落脚点,那就是:
不要只顾着四五天饿不死,而要想着未来一两个月饿不死。
这叫什么?这就叫长期主义。
像我就吃了大局观的苦,现在复盘想想,实在是不应该。
在刚接到通知封控在家5天的时候,我想当然以为真的就只封5天,去买粮备货时傻乎乎地就买了5天的量。
后来事实无情打脸,到了第5天的时候没有看到任何解封的希望,而我的余粮也所剩不多。
现在只能每天6点起来手机抢菜,一根莴苣掰开分三天来吃,这就是吃了没有大局观的苦。
回头想想,是我低估了这次疫情的传染性和影响力,一个很好的对标案例是武汉和深圳,这两个城市实行封城都没有四五天就解封的。
如果说“在疫情中生存”是一个项目的话,显然我对该项目的风险预估出现了严重纰漏,导致后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弥补损失。
而这,在一开始本可以避免。是我格局太小了。
反观我身边格局大的朋友们,一听说封控5天,他们都是奔着半个月一个月的量去超市菜场疯狂采购。当时我表示十分不理解,现在想想是我没有人家高瞻远瞩。
这种良好的预见性和对未来风险的评估把控,就是大局观。
另一个很好体现大局观的点是,对家里储备物资的使用计划。
家里几口人,各自要吃什么食物,这些食物的抢购渠道是什么,抢购的难易程度如何,是要自己买还是要团购,物流多久能送到,食物储藏期限有多久,家里冰箱容量多大,哪些放冰箱哪些放外面......
这些,都叫做计划。
以前我总和大家说,做计划一定要落地,不能飘在天上空口而谈,这次疫情就是 的例子。
“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全家的营养跟上”,如果说这是本次计划的 目标,那么基于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往下做分拆:
按照食物的必要性(比如牛奶和鸡蛋是一定要买到的),物流的便捷性(比如周边菜场哪些菜供应充足能够迅速送到),抢购的难易程度(比如哪些平台容易买到,有没有备选平台),储存的难易程度(比如什么菜是能放很久的,什么菜买了马上就要吃)等等,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细化分类。
直到把完成目标的关键因素全都找到,然后去制定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矛盾出现,需要我们做出取舍。
比如20块一斤的白菜,比平时贵了好几倍,买还是不买?不买再等等,有可能就没了,买了至少还有PlanB,以备未来抢不到菜的突发状况。
在特殊时期,在不超出总预算的情况下,“能买到”比“买贵了”肯定更重要。
这就叫取舍,也是大局观的体现。
第二点,组织协调能力。
我要先赞美一下咱们的女同胞。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小区楼栋群里积极组织团购的,基本上都是女性为主?
没有她们这些团长,我们这些臭男人大概都会饿死。
像我们楼栋,疫情封控的第二天,群里就有女业主发起团购。有人甚至还做了一个在线Excel文档发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