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45岁剥夺卖菜资格武汉菜场奇葩规定
这几天,武汉胜利菜市场对入驻商贩作出年龄限制的事情,引发一场全民大吐槽。大家怎么也没想到,现在连卖菜都要吃“青春饭”了。
武汉胜利市场规定,超过45岁的女性,不能在改造后的胜利菜场摆摊。美其名曰,为身体着想。
不过,在胜利菜场对标的上海网红菜市场那里,却似乎看出了他们没有说的原因——找年轻靓丽的青年卖菜,可以把摊位费给涨上去。
网红菜市场需要时髦、需要洋气,这些都和四五十岁的小摊贩们格格不入怎么办?
那就赶出去。
然而,清理了老摊贩后,菜市场就一定能变得洋气、变得更赚钱吗?
不一定。
挺过了疫情却躲不过菜场
在武汉胜利菜场整改场地的围挡上,贴了一份《入驻须知》要求。
我们详细来看下这个规定:女售货员不超过45周岁,男售货员不超过50周岁。
没错,被挡在门外的,还有50岁以上的卖菜大叔。我本以为空姐是吃青春饭的,没想到,卖饭菜的,也是吃青春饭。
这条消息传出后,在菜市场里摆摊的摊贩们都惊呆了。他们挺过了疫情,却没躲过菜市场改造。他们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卖了几十年菜,现在因为年龄大就不能卖了。难道年轻人卖的蔬菜更新鲜?水果更香甜?
有个77岁的老奶奶说,自己从39岁就开始在胜利菜场摆摊卖鸡蛋了。摆了38年摊的她,突然就不能摆了。
还有个大叔说,这要求有点高,“像我们已经50岁了,这个年龄正赚钱呢,现在卖菜都卖不了。”
不卖菜了,摊贩们没能去干什么?
胜利菜场的管理方没有给出回答。
也许,在他们眼里,只有对改造后人流如织的憧憬,根本看不到眼下这些需要工作、需要赚钱养家的中年人、老年人们。
很多商贩都不愿意接受菜市场的清理。“不可能他叫我们走,我们就走,总要给我们一个说法,一个理由。”
胜利菜场确实给了理由。
有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该规定没有违反哪条国法,没有必要进行修改。他说,(从业者年龄大)不觉得有风险吗?每天搬上搬下的,得考虑身体强度。
不知道胜利菜场有没有想过,买菜的人年龄也不小了,怎么办?接着是不是要发布一个规定,50以上不能进去买菜。
毕竟年纪大了,万一摔倒怎么办?这是为了你好!
按照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男性需年满六十周岁,女性为年满五十五周岁。
胜利菜场的年龄线,比法定年龄还要超前,考虑的可能不是身体强度了。只是,虽然运菜需要体力,自然由年富力强的人来干,但卖个菜,又需要多少体力?老年人又为何不可?
菜场建设方后来解释说,此年龄限制并不针对原经营户,对希望进驻的原经营户会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据公开报道,吉庆街胜利菜场正在对标上海某菜场进行改造升级,上海的那家菜场环境类似生鲜超市。
这一点在胜利菜场的入场须知上也有体现。第二条中提到,必须接受超市化管理。
把菜市场,升级成生鲜超市的模样,就真的能让菜市场更好吗?
网红,菜场涨租的密码?
在胜利菜场对标的上海,这几年对于菜场的整改力度非常大。
泰康菜场、永年菜场、蒙西菜场、高陵市集、万有集市、愚园公共市集等,都经过整改后摇身一变成了标准化菜场,乃至网红菜场。
这些新兴的菜场颠覆了人们传统印象中菜场一地污水、飘散异味、讨价还价声不断的形象,或装饰时髦,或跨界经营,一开业便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打卡”。
高陵市集前身是高陵农贸市场,年3月开始改造,年3月再次开放。改造后的高陵市集,不再是脏乱差的样子,一个摊位一堵墙,老早的石库门门洞样式,不像是卖菜的菜市场,倒是像‘老上海风情街’。
武汉胜利菜场所要求的统一管理要求,也能在上海找到相应的模板。
例如万有市集将传统的“摊位制”转变为菜场管理公司与经营户合作的“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统一服务、统一品牌”五统一管理模式。
按照上海的标准,统一化管理似乎是菜场改造的方向。
但在看到上海把菜场做得越来越好看的同时,胜利菜场这个学生比老师走得更远。在上海的菜场改造中,并没有出现给摊贩设置年龄线的争议。
看到上海菜场时髦洋气,有的还有文艺气息,成了“网红打卡地”,胜利菜场也想有样学样,为此,甚至可以将年龄大的摊贩赶出菜市场。
可是,对于菜场来说最重要的真的是时髦洋气?
上海的永年菜场在经过改造后,摊位费已经出现上涨,这样的情况很难保证不会在胜利菜场出现。
除此之外,永年菜场的变化还有,人流量少了。
永年菜场负责人说,他们菜场装修投资不少,但装修后比装修前来买菜的人减少估计有一半。原因主要是来这里买菜的都是周边居民,附近顺昌路号现在被改建成菜场,那里菜价比永年菜场的便宜。
所以说,网红归网红,人民大众热爱的,还是以往的菜市场。
上海的另一网红菜场黎安集,改造后竞争力也没有提升,甚至在一两公里外的一个马路菜场也要比这里热闹。马路菜场什么都有,比黎安集的摊贩还多,由于露天菜市管理松散,摊位费便宜,卖的菜也更便宜,许多人都宁愿多跑几百米去这个露天菜场买菜。
对于买菜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菜场好不好看,而是菜的品质和价格,对于摊贩来说,摆摊的集市干净整洁与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顾客在哪里,他们就会去哪里。
来打卡的整容脸网红真的会买菜?
如果说改造是让菜场变成网红打卡地,那变成打卡地之后,对于菜市场本身来说,又有什么好处?
是菜要卖的更贵?还是会有更多人来?
归根结底,菜市场是个买菜和卖菜的地方, 烟火的集散地,满足的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就像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不需要网红的加持。
网红属性,现在常常被用来当作引流利器,按照时髦的说法,叫做“互联网营销思维”。说白了,就是造出一个好看的东西,吸引大家都来,人一多,就有了流量。
然后,再用流量去变现。无论是挟买菜人来号令摊贩,还是携青菜萝卜白菜号令买菜人,都离不开流量。
就好比,人流量多了以后,市场面对摊贩都更有底气了。
“你看,这些买菜的都是被我的网红市场吸引来的,你们想在这买菜可以,交钱”。
于是,在胜利菜场里,入驻摊贩们要交交纳保证金、销售提成、收银系统租金和后台使用费。
市场这个平台,除了赚交易的提成,还能每个月收一笔系统租金和后台使用费。
更何况,越来越普及的手机支付对很多老年人来说本来就难以理解,而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家庭中管理买菜事务的人,常常就是老年人。
他们才是菜市场的主力顾客,繁琐的买卖方式,不是在吸引他们,而是在劝退他们。
胜利菜场还规定,摊贩不允许使用自己的平台和渠道卖货,线上和线下都不行。
这就是垄断行为。有了这个条款,市场就名正言顺地掐住了摊贩的命门。
能想出这种规定的菜市场,也许有天推出卖菜融资、小微贷款消费,或许都不会让人惊讶了。
可是,武汉刚刚遭遇了疫情的重创,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给普通人一点活路,共渡难关,不行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