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vs叮咚买菜亏得多才能当老大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这对前置仓加生鲜的“好CP”,不光争抢中概股“生鲜电商上市 名”,就连发布的财报似乎也在对着展示自己的数据。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前后相差4天分别发布了年第三季度财报,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双方都“心有默契”地将“亏损率环比降低”作为一个宣传重点,并且把“扩充产品”和“前置仓服务”作为本季度业绩亮点进行宣传。

11月11日,每日优鲜发布了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每日优鲜Q3净收入同比增长47.2%至21.2亿元,超过45%的增速指引上限。毛利率环比增长4.8个百分点至12.3%,超过3.5个百分点的环比提升指引上限。美国会计准则下净亏损在第三季度环比降低了39%,非美国会计准则下净亏损率环比缩窄5.2个百分点。

紧接着,11月15日,叮咚买菜也发布了今年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叮咚买菜Q3营收相较去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达到61.9亿元;整体GMV同比增长超过%,升至70.2亿元。另外,叮咚买菜Q3月均下单用户数首次突破万大关,会员月均下单频次达到了7.4次。

关键是,因叮咚买菜的效率提升,其亏损率环比缩窄了5.3个百分点,这代表着向盈利的进一步靠拢。

这两份财报的数据,如果这么看都没什么问题。而他们在自己的财报宣传稿件中,也把前置仓模式和现在财报变化联系在一起,认为前置仓已经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然而,事实真如这对“好CP”心中所想吗?

1、前置仓谁是老大?

在很多人印象中,每日优鲜是前置仓的提出者,叮咚买菜则是前置仓集大成的推广者。

但年Q3的财报显示,叮咚买菜的收入破记录达到近62亿元,而每日优鲜只有21.2亿元,相当于叮咚买菜差不多有三个每日优鲜营收的规模。

因此,“谁是前置仓的老大”这个问题答案似乎已经尘埃落定。

然而,虽然这两家都在宣传稿件中号称亏损率环比下降,但如果算上创记录的营收,各家亏损的 值也创了新的记录。

财报显示,每日优鲜年Q3的运营亏损为9.亿元(约合1.亿美元),而年同期亏损4.亿元。

叮咚买菜亏损要比每日优鲜多。财报显示,叮咚买菜Q3经营亏损为20.亿元(约合3.亿美元),而年同期经营亏损为8.亿元。

这里边有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那就叮咚买菜的营业收入是每日优鲜的三倍,如果其他所有影响成本的因素双方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叮咚买菜的亏损也应该是每日优鲜的3倍。

问题是,实际上叮咚买菜的亏损是每日优鲜的2倍多一点,如果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可能就好理解,这两家到底谁在生鲜前置仓领域的竞争力会更强。

首先,对于产品销售成本比较,每日优鲜产品销售成本是18.亿,占总收入比例为87.72%,而叮咚买菜销售成本是50.亿,占总收入比例为81.77%,双方差距差不多在6个百分点左右。

从这点上看,叮咚买菜似乎找到了更便宜一些的生鲜产品,因此在生鲜运营上有了一些优势,但并不十分明显。

其次,重要的履约成本,就是前置仓和配送物流以及快递小哥的支出,这部分基本上已经能左右这两个生鲜平台的盈利情况。

每日优鲜履约费用这个季度上涨为6.亿,比去年同期的3.亿增加61%,与总收入的比例为30%。

叮咚买菜这个季度收入创纪录,履约费用23.亿元也创了新高,较年同期的人民币10.亿元增长.8%,与总收入比例为37.7%。

从前置仓履约费用上看,叮咚买菜的利用效率和费率比要低于每日优鲜。这也就意味着每日优鲜1元钱的前置仓履约费用,叮咚买菜要花1.2元左右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第三,在营销费用上,叮咚买菜的效率远超每日优鲜。

很有意思的是,叮咚买菜的GMV是70.亿,第三季度的平均月交易用户数从年同期的万同比增长.3%至万;而每日优鲜第三季度的GMV总额达到人民币25.亿元,完成的订单总数达到万份。

可以看出叮咚买菜的GMV和平均月交易用户数应该是远超每日优鲜的,而推动用户增长和GMV提升的就是营销费用。叮咚买菜这个季度营销费用支出为4.亿元,与总收入的比例为6.9%;每日优鲜季度营销费用支出为2.亿元,与总收入的比例为12.07%。

双方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差了近一倍,说明叮咚买菜营销费用取得的结果比每日优鲜要强。

从这些主流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最起码Q3叮咚买菜的发展势头和运营效率超过了每日优鲜,而且营收的 数量也超过了每日优鲜,可算作当前的“生鲜前置仓老大”。

但是,这两家生鲜电商巨头目前遇到的资金面问题还是比较严重,若解决不好,以前发展的积累都可能搭进去。

2、现金疑云

虽然从运营效果和收入上看,叮咚买菜已经成为生鲜前置仓模式电商的老大,但持续几年不盈利的状况以及高额的投入,让叮咚买菜的资金压力很大。

年Q3财报中现金流量表的一些数据,让人有些“触目惊心”。

财报数据显示,叮咚买菜的流动资产有80.85亿元,而流动负债有77.51亿元。看起来还有富裕,没什么问题。但是流动资产部分,只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是30.98亿元,还有短期投资是37.19亿元,差不多68亿元左右的这两个部分是随时可以变现的,而其他的那些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并不强。

反之,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是27.97亿元,短期借款是27.18亿元,其他流动负债是8.95亿元,应付的薪资和福利还有2.08亿元,经营租赁部分的负债还有8.41亿元,这些加起来已经有了74.59亿元。

关键是,流动负债应付账款是27.97亿元,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是30.98亿元,这其实意味着叮咚买菜所拥有的现金中,90%是没有给供应商结的货款。

一边随时能变现的资产有68亿元,一边短期内一定要清偿的负债将近75亿元,这表明叮咚买菜现在财务在“走钢丝”,如果季度的营收出现下滑,回款不及时,整个资金链就有断裂的风险。

同样的,每日优鲜的资金链也很紧张。

现金流量表显示,每日优鲜三季度流动资产总额是30.86亿元,流动负债总额是32.23亿元,本身流动资产就已经不能覆盖流动负债。

再加上流动资产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21.72亿元,短期投资有1.31亿元,预付和其他流动资产是2.91亿元,这三部分总共25.49亿元的资产变现能力较强。但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是7.56亿元,应付账款是16.52亿元,流动负债是3.24亿元,经营租赁负债是3.43亿元,一共短期要还款的部分是30.75亿元。

而每日优鲜变现强的流动资产与必须短期还款的流动负债之间差额近5个亿,这说明每日优鲜跟叮咚买菜一样,都是在“走钢丝”的财务状况中,如果季度的营收发生问题,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确实非常大。

因此,两家看似风光无限的生鲜电商平台,其实在这个季度都在想办法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化解财务风险,求得可持续发展。

3、前置仓路在何方

不管是叮咚买菜还是每日优鲜,这两个生鲜电商都是前置仓模式的代表。

所谓“前置仓”,就是电商平台将数据预估的货物提前送到社区设立的仓储中心,等消费者下单后,再由仓储中心的快递小哥将生鲜产品送达消费者家里。

一般来说,前置仓确实比中心仓以及盒马大商超模式省钱省力。然而,这两家前置仓为主的平台,在最近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每日优鲜今年第二季度订单总数是万,三季度是万,远远小于年年度订单量的一半。

叮咚买菜也是,尽管没披露订单数,但叮咚买菜上市时用户数量披露过,当时的总数不到一个亿,而本季度有订单的活跃用户数量是万,这也就意味着还有90%的用户还在沉睡并没有参与交易。

就这种情况,叮咚买菜的营销费用支出比年同期增加了两倍,每日优鲜也比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

而且为了吸引人来使用,尤其是新用户的使用,他们不得不提供大量的低价吸引客户的商品。叮咚买菜是直接补贴,每日优鲜高标价、高折扣,本质上都是以低价促销拉拢消费者,但短时间内,低价吸引来的消费者留存度不佳。

因此,目前虽然两方都说已经接近盈利或者离盈利又近了一步,但逐渐扩大的亏损和资金层面的“走钢丝”,让这两家的底气没有那么足。

在前置仓的态度上,双方就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

每日优鲜开始选择在部分城市退出,当下前置仓的网点数量从年的个,缩减至今年一季度的个,二季度进一步缩减至个。三季报没有披露网点数量,只提到“覆盖中国17个城市”。同时,留下的前置仓面积在变大,平均已经达到平方米,同比增长13.2%。

叮咚买菜则开始选择区域扩张,今年前三个季度,叮咚买菜的前置仓的数量从个、个,增至个(覆盖全国37个城市)。现在看目的是提高占有率,希望在新的市场找到增长机会。

可以说,叮咚买菜的扩张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远超每日优鲜营业的收入就是一个例证。而与每日优鲜亏损相比的差距,也没有达到营收之间差距的大小,也说明叮咚买菜扩张战略已经帮助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但是亏损还在扩大,资金链毕竟存在风险,两家也在不停地想办法拓展新的营业渠道和方式。

两家的战略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叮咚买菜推出预制菜,做自营品牌,开始向供应链上游溯源;每日优鲜则开始发力B端,推进“(前置仓即时零售+智慧菜场)x零售云”的战略,希望能帮助其他经营生鲜的企业做基础设施。

从双方的具体动作来看,叮咚买菜在线下建设生鲜综合体发展食品项目,越做越重,每日优鲜寄则希望于通过数字化将模式做轻。

短期来看,叮咚买菜推出自有品牌更有利于盈利,因为自有品牌与第三方同类型产品的定价相比,更有盈利空间。由于供应链的加长以及企业要插手产品的生产过程,就让叮咚买菜在这一部分的投入会越来越重,占销售收入的占比也会越来越高。

所以,叮咚买菜相应的风险也会增加。

另一边的每日优鲜,转型ToB做菜场的数字化建设,发展零售云业务。今年三季度,在智慧菜场方面,每日优鲜已在18个城市签约了73家菜场,其中52家已经开始运营;零售云方面,已与11家客户签订了合作协议。

然而,转型toB的每日优鲜,向这些智慧菜场提供的配送服务,其实并没有提速多少。另外,维护智慧菜场不是以前只做toC端生意的每日优鲜可以预估到的,中间会存在不小的困难。

而且每一家智慧菜场的原始情况不一样,现在等于每日优鲜要在自己已经成型的体系和标准之外,还要结合每个菜场的情况做单独的产品研发,这本身就不是数字化产品标准化的一个过程,而非标的数字化产品必然带来成本的飙升和盈利的下降。

因此,这两家在整个生鲜供应链的环节暂时还没完全打通的情况下,把各自占优势的部分拿出来细化是一个取巧的办法,但有没有长期的影响力,还有待时间的观察。

能确定的是,这两家在下个季度的亏损或许还会创造出新高度,只不过如今仍在互相较量的过程中,看谁能咬牙坚持到 ,谁才可能是市场的赢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43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苏ICP备1300363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