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了,上海这些菜市场居然没有湿垃圾,管理

        

垃圾经过 分类,可以 得到无害化处置或循环利用,却不一定能促进部分种类垃圾的源头减量。

根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今年8月公布的相关数据来计算,今年上半年相比年上半年,上海四大类生活垃圾的分类收运处置量增加了一成。其中,湿垃圾增量比较明显,今年上半年分出量达吨/日,相比年同期增加约89%。

数据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制图:陈玺撼

如果不在源头全力以赴地控制垃圾的产生量,再先进的全程分类体系也有不堪重负的那一天。

在这一点上,上海一些菜场率先取得突破,做到了用分类促进减量,他们的诀窍简而言之,就是“把湿垃圾变干”。

源头减量:6桶菜叶变1桶

去年夏天开始,东康集贸市场多个摊位的负责人多了一个新习惯,摊位上的烂菜叶、烂水果等湿垃圾单独装进垃圾袋或泡沫箱。一天三次,推着垃圾桶行走的收集员会专门走到摊位前收集。

此后,一桶桶纯净的湿垃圾被推进市场一侧沿街的垃圾箱房内,一台日处理能力2吨至3吨的“减量机”将它们吞下,经过十几分钟的“消化”,变成干燥的碎渣“吐”到另一边的空垃圾桶内。

这十几分钟内,湿垃圾在设备内被充分挤压,经过环保处理的污水被排入管网,变干的湿垃圾则被剁碎,平均“缩水”到原本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

出料口下方放置了空桶,接住“缩水”的湿垃圾

“如果只是菜叶,减量最明显,6桶变1桶;根茎类蔬菜、水果多的话,3桶变1桶。”东康集贸市场主管胡成庆表示,湿垃圾变干后,市场日均的湿垃圾产生量从过去的六七十桶减少到目前的16桶至18桶,不仅整个市场的环境更好了,定期前来清运湿垃圾的环卫师傅也轻松多了。

周边居民表示,菜场过去依赖的巨型拉臂垃圾箱和6吨清运大卡车如今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更灵巧的升垃圾桶和配套的湿垃圾专用收运车。收运过程中,干燥的湿垃圾很难再让收运车出现“跑冒滴漏”的问题,吵闹的噪音也没了。

干净整洁的垃圾箱房

张尚莲在东康集贸市场经营了20多年的蔬菜摊位,她坦言,以前市场里的垃圾不分类, 都堆到垃圾箱房里,周边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很影响客流,自从看到“减量机”和变干的湿垃圾,就觉得这个事情很有趣也很有意义,开始自觉做好垃圾分类。

她说,其实每天清晨进完菜后,大家都会在摊位分拣,这个时候身边放两个垃圾袋,做好干湿分离,也就是顺手的事。“你看,这是我下午剥的菱角壳和挑出来的烂生菜,很方便的。”张尚莲拎起一个透明的湿垃圾袋向记者展示。

就地变“宝”:周边居民抢着要

和东康集贸市场相比,新罗秀菜市场的“减量机”是一个“加强版”,“缩水”的湿垃圾几乎不会被收运,而是进入另一台“反应机”,在微生物的“消化”下,经过24个小时变成有机介质——一种褐色、带有一股酱油味的粉末状物质。

“一般情况下,一天20多桶的湿垃圾就不需要清运了,是比较彻底的源头减量。”上海铭言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建民表示,进入“反应机”后,每天2吨左右的湿垃圾大约可变成不到千克的有机介质。

去年9月以来,菜市场周边的居民和花鸟市场的摊主都对这种湿垃圾变成的“宝贝”感兴趣,时不时拿一些回去种种花草;如果剩余的量较多,市场管理方还可以通过集团内部的渠道,将有机介质运到外地的水果基地,用作果林土壤的表层覆盖物,或者用来改良碱性土壤。

“以前还考虑过‘消灭型’的湿垃圾减量设备,但湿垃圾化成的污水达不到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所以改用产生有机介质的设备。”吴建民表示,公司管理的菜市场有20多个,将在一些近期有改扩建计划的菜市场逐步复制推广新罗秀菜市场的湿垃圾减量模式,形成“烂菜不出场”的湿垃圾就地处置闭环。

市场里每个摊位都配备了干、湿垃圾桶,从源头做好分类,才能保障后端处置环节的持续与高效,简而言之,源头分类做不好,湿垃圾就变不成宝

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了解到,上海日均产生的湿垃圾约有5%至10%来自菜市场或集贸市场,目前全市已有70个菜市场引入了就地处置设施,从源头减少湿垃圾产生量约吨/日,有效缓解了所在区域湿垃圾收运处置环节的压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菜市场引入湿垃圾就地处置设施,基本都是“自掏腰包”,根据功能的不同,仅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就在十几万元到近百万元不等,还没算上为设备配套的场地改造费用及添置环保处理等设施的投入,建议有单位实现湿垃圾的源头减量后,收运单位能否酌情减免一定的湿垃圾收运费用,以此鼓励更多经营者加入进来。

    

栏目主编:陈玺撼

    

本文作者:陈玺撼

        

题图来源:陈玺撼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8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苏ICP备1300363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