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升级,这门生意还好做吗新零售观察
谁都在打“卖猪肉”的生意,但不是谁都能做的下来。
尽管当我们在说消费升级时,一直在强调休闲娱乐、精神需求对人的重要性,但落到实际生活上,“吃”永远都是消费的最大命题。上周末,位于浦东洋泾的LCM置汇旭辉广场的LCMart正式开业,也是在这里的一楼,盒马开出了其在上海的第二家盒马菜市。
活动当天,上海正好刮大风,连开业活动都搬到了室内。不过,在开业前,LCMart门口已经排起了队,大部分市民都是冲着盒马来。
盒马菜市是今年新推出的副线,较盒马鲜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少了日化部分,生鲜被单独拎出来放在了最前面的位置。又和今年开出的ALDI等精品零售超市相比,现场卖的几乎没有进口产品,水果、蔬菜、肉类,基本都是平价路线,入口处的推荐产品又和线上首页的主推商品一致。
有意思的是,尽管盒马早前是通过海鲜打响品牌的,单从现场实际情况来看,最聚人气、最有购买力的品类,还是肉类。而消费者,大部分都是周边居民,不只阿姨妈妈,爷叔爸爸们对新店开业也充满了热情。
盒马“求变”
生鲜市场存量巨大,高频刚需。预计到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1万亿。根据麦肯锡的《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中国生鲜食品平均购买频次为24次/年。从去年起,互联网平台就疯狂布局“互联网菜场”,企图抢占这个线下刚性需求的入口。
从盒马鲜生到盒马菜市,不难看出盒马也正在调整的应变策略,市场下沉,以及更高频的消费场景。
图片来源:36氪
盒马正在尝试四条副线:菜市、F2、mini、小站,通过更小规模的门店,从更高密度的区域规划,用不同的产品形态渗透进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并且覆盖不同人群及最高频的消费场景。
例如,F2面向的是办公区和白领,对标便利店,菜市则偏向社区的所有人,并非只有白领。所以除了小站是专门定位做前置仓,其他的副线,盒马都没有特意去强调前置仓作用,而是更愿意深挖线下更高频的消费场景。
不过,上述的几条副线所在的领域,都早已有了强大的同类。线下如此,线上更为激烈,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拉回到线上,生鲜O2O早已是一片血淋淋的大红海。
朋友今年做的关于生鲜市场的报告,有兴趣者欢迎移步这里阅读
新物种vs传统菜场
年盒马强势进入零售区,和已经与区域型购物中心合作的精品超市、卖场直接竞争。高坪效+高速迭代+全品类的新物种示人,并快速复制到全国。
但“菜市场”的场景和超市还是不同。尽管盒马菜市在整个定位上已趋近社区,但它并未真正开在社区内,从这里看,也许大部分消费者仍然没有意识到“菜市”和“鲜生”大店的区别。
传统菜场是摊贩制,讲究的是“邻里感”和“市井气”,环境确实差了些,但有时候,在菜场里挑选摊主,与摊主的讨价还价的这一过程,反而让传统菜市场看起来无可替代。
这个感觉是“集权制”的盒马无法提供的,从目前开出的两家店看,盒马菜市还不能是完全对标社区菜场,更像是菜品比较全的社区超市。否则,现有的产品形态需要再做调整才行。
反而是现在专注为社区菜场做转型升级的的案例,为传统菜场解决环境、购物体验、摊贩价格混乱等问题,并都落到实处。
我们曾报道过愚园路市集,就是深入社区内部,基于社区营造的升级版社区菜场
我对盒马还是十分钦佩的。它诞生于在阿里提出“新零售”的那年,开创式地提出前置仓功能、打造“线上线下一体”零售消费体验、用生鲜作为主要卖点、提升零售空间消费体验,任何人第一次走进盒马,都会被整个空间所营造的零售“新物种”所惊叹。
但“大红海”市场的确不好做。又换句话说,资本催生出的一堆所谓新物种,又是不是真的需求呢?给市场经济又留下什么呢?(来源:锐裘零售观察锐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