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不懂文学艺术而乱评,九岁学生卖白菜

这个叫“半枝莲”的人,似是一个看得懂文学的人,在那里指手画脚,东指指这个不是很真实,西指指那个也不是很真实。

这是菜场买菜卖菜吗?凭吆喝指来指去的。

不!

这不是菜场,是文学!

我就纳闷了:小说就一定要“真实”吗?小说就一定要以“真实”来评价吗?再者以你这种文学素养不是很好的人以为的真实与别人一定文学鉴赏能力的人的所谓的真实差距大着呢?

不用我特地强调,相信一定文学基础的人都知道,小说是一种加工塑造的文学艺术,那么就不一定要真实的。它可以是将几个人的性格特征集于一人(主人翁)身上的,也可以是一人(主人翁)某部分某时间段的真实,甚至可以凭想象而塑造的。所以以“真实”来判定小说就是个伪命题,是不确切的,也是极其外行的,很令文学界笑话的。

这个半枝莲所依据理由,归纳起来就几点:第一,“卖白菜”没有任何理由,孩子哀求留作过年的饺子馅,母亲还坚持卖掉,“半枝莲”认为母亲头脑不正常;第二,“化肥”很稀缺,怎么任由小孩子随便洒呢?白菜两斤一分钱,讹了一毛钱,将近二十斤的白菜价钱,可能吗?第三,既然以“诚信”为主题,怎么就讹人呢?第四,丑化人物及那个时代,不是很真实。

这个半枝莲所提出的这几点的“质疑”,其实吧,就是一点,能不能理解文学及文学中所刻画的人物的特点?乡村穷苦人家卖白菜可以不?小说描述底层人物生活的贫穷并将其人物个性刻画出来可以不?

本篇底层人物刻画是不是很成功,即是不是一个好的小说。这才是最主要的,至于其它的枝梢叶末无关紧要,但要说一下也无妨。比如“白菜几毛钱一斤”的问题,有一个大概数字即可。但如半枝莲所说“六十年代白菜一分钱两斤,

这就有些离谱了。实际相关证据显示蔬菜价为0.05~0.2元,

还有年某供销社相关蔬菜供应价0.2~0.5元/斤以上,

难么据此估算当时冬季比较畅销的白菜能有5分/斤左右吧。三颗白菜,一颗白菜一般1~2千克,即使取中间值,三颗则接近10斤了吧,如果按单价5分来算,共有5毛钱左右吧。

还有,化肥,年左右确实稀缺,但也不是不可能拿到的,何况小孩子顽皮,不知道其珍贵,抓了一把洒一下,看看是不是长得很好?这个是小孩子顽皮,也是显得生趣。

如果不懂文章主要内容、意义及生趣性,将一些无关紧要的可能的小事及皮毛纠结个没完,这也是没趣的,也是暴露出其对于文章只是表面浅显的了解,而不知内涵所在。

接着回到莫言的《卖白菜》文章上,以母子“卖白菜”这一线索展开的,有母亲徘徊思索怎么去赚些钱并算计周全好使一家人生活能渡过、母亲翻箱倒柜看看有没有值钱的东西及至看到橛子上吊着的三颗白菜而眼珠在此停留、母亲不顾12岁儿子哀求留作饺子馅而执意将三颗白菜拿到乡村集市上卖、在卖白菜路上儿子不小心在所背的篓子上掉出一颗白菜而遭到母亲呵斥、儿子对于老太太把其中一颗白菜剥得几乎只剩菜芯显得不耐烦、母亲不但没怪老太太爱占小便宜却和善地笑着说道是自己儿子不懂事、母亲因常年劳作可能有各种隐患而头晕不得不叫儿子计算三颗白菜价钱、儿子在地上比划来比划去算计好价钱、儿子一回到家就被母亲愤怒地指责他多算了别人一毛钱并反复唠叨反复教育其儿子品行要端正不能多拿别人一毛钱等等。

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位坚强不屈的穷苦人,教育儿子“虽穷但不能多拿别人一毛钱”,底层人物也有闪光点。另外与老太太买个白菜要剥光只剩菜心的斤斤计较相比,母亲只是笑看着这一切,显得是那样纯朴和善。

本篇小说创作手段手法丰富,技巧娴熟,尤其大量地采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刻画母亲处于贫穷之境地但又顽强不屈、纯朴而又伟大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小说。

笔者身边一个仅仅9岁学生,当看到这篇小说后,母亲平凡而又伟大,被深深地感动了。也极力称赞该小说描写细腻、人物刻画传神,是有一定文学艺术性的,值得欣赏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苏ICP备1300363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