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你生来就能击败这腐朽的生活
都说纽约是个创造奇迹的地方,这座只有岁的年轻城市,发生的很多事都影响着世界的格局。
这座城市之所以创造了无数个奇迹,是千千万万个带着梦想而来的人们,在这里挥洒着勤劳的汗水,造就了这样的梦幻之都。
而在众多奇迹之中,布鲁克林的改变,不容忽视。
相比繁华的纽约相比,布鲁克林区则是充满着历史、活力与艺术性。
有人把它称为纽约的“巴黎左岸”,因为它有长达30公里的河岸,也因为那些以棋盘状分布的、融合了欧洲的文艺与浪漫的街区。
在十九世纪初期,这一区域还是煤气公司老板的农场,后来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地卖掉了,建造起一幢幢房子,形成了现在的社区。
据说这一带最早的殖民者是荷兰人,一开始在东河边建了六个荷兰村庄,有小荷兰之称。布鲁克林就是荷兰一处地名的英译。
年经居民投票同意,布鲁克林正式划归纽约市,成为纽约五大区之一。
但因这里曾为黑人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加之美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低、就业困难和种族主义的歧视,这里曾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地区,被一些人视为混乱、肮脏、罪恶的原住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环境变美了,人口素质也明显提高。
在改善之后,布鲁克林有了新的绰号——“树之城”。相比曼哈顿,这里更有乡土气息,环境更适宜居住。
在《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中,作者没有介绍布鲁克林的本地树木或者是自然风光,她反而介绍了外来物种——Ailanthusaltissima。
Ailanthusaltissima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臭椿,喜光,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原产于中国东北部、中部和台湾,主产于亚洲东南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但是被部分国家视为一种有害的树种。
在布鲁克林,Ailanthusaltissima被称为“天堂树”,属于入侵物种。
但《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主角并不是树,而是像“入侵物种”般存在的人。
01贝蒂·史密斯
作为美国知名作家,贝蒂·史密斯其实生于布鲁克林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
贝蒂·史密斯的父母都是德国移民的后代,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妈妈又改嫁给了一个名叫约翰·基奥爱尔兰人。
在她刚出生的时候,全家人住在埃文街号(如今的曼哈顿大道)。四岁时,他们搬到斯塔格街号,之后又多次搬家,辗转于蒙特罗斯大道和霍普金斯大道的各种经济公寓。最后,他们在格朗街的一间经济公寓住下。据她的传记作者记载,此地很可能是她作品《布鲁克林有棵树》中“天堂树”生长的地方。
书中的主人公弗朗茜,从11岁到17岁,她的生活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一样,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起落,只有小小的波澜,对普通人来说,小说的情节更真实、更亲切。
贝蒂·史密斯也曾在采访中承认,《布鲁克林有棵树》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所创作的。
很明显,天堂树与德国移民家庭,都是布鲁克林的“外来物种”,作为作为20世纪早期的德裔移民后代,贝蒂·史密斯的童年生活都经历了哪些艰辛与血泪呢?
02奇奇怪怪却又治愈
弗朗茜家庭贫困,尽管还是个孩子,却要靠捡破烂换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但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煮一大壶咖啡,午饭和晚饭时重新加热,这是他们家的一大奢侈享受。
尽管咖啡味道很香甜,但弗朗茜受不了苦味,并不会喝。因此妈妈每次都只能将弗朗茜的咖啡倒掉。
当其他人来公寓时,看到被倒掉的咖啡时,会责怪妈妈浪费东西,但妈妈有妈妈的逻辑:
“和其他人一样,弗朗茜每顿饭后也可以喝一杯咖啡。她要是想将它倒掉,完全没问题。我想,我们这样的人若能偶尔浪费点儿东西,体会一下手头有钱、不必四处觅食的感觉,也很不错呀。”
这种奇怪的观点让妈妈满意,也令弗朗茜开心。这让筋疲力尽的穷人和大手大脚的富人有了共通之处。因为有东西可以浪费,所以弗朗茜感到富有。
要知道,生活不易,但有美食的存在,会让艰难的生活变得亿点点舒适。
弗朗茜一家每天都靠着陈旧的打折面包度日,但妈妈总有办法总有办法做出香喷喷的饭菜。
她会拿一条陈面包,倒上开水,把它变成面糊,然后撒盐、胡椒、百里香、洋葱末,蛋便宜时,还会加个蛋,最后整个儿放进烤箱里烤;她也会用番茄酱、开水、各种调味料和少量浓咖啡调制美味的酱汁......
谁不眷恋一茶一饭的光辉呢?这有滋有味的生活,哪怕贫困犹在,也能被治愈。毕竟,只有填饱肚子,人才不会空虚。
而除了美食,读书也令日子变得更有盼头。
弗朗茜非常喜欢去图书馆阅读,每天午后,准时达到。她认为全世界的书都在家附近的那座图书馆里,而她则要读遍全世界的书。我们都知晓读完全世界的书是不可能做到的,可弗朗茜却坚持按字母顺序,每天读一本,无论是垃圾书还是经典作品,哪怕是时刻表、菜场价目表,她都要读一读。
弗朗茜喜欢思考,她看到老人,会想到他们的一生,想到每一个人都从可爱的宝宝变成又臭又没用的老人,她就感到恐慌,想要逃离,可是妈妈的话会令她踏下心来,接受衰老这件事:
“变老算得上什么悲剧。他要是全世界唯一的老头,那确实是悲剧。可还有别的老头陪他呀。老人并非不开心,只是不再渴望我们想要的那些东西。他们只想暖暖和和,有软乎乎的东西吃,能一起回忆往事。别傻啦。要说有什么必然会发生的事,那就是——终有一天,我们都会变老。”
当弗朗茜带着弟弟去接种疫苗,被医生嫌弃是不洗澡的穷*时,弗朗茜很是委屈,她问妈妈为什么医生要说那些话,为什么说那些话的伤害还不够,还要再打一针?
妈妈却将这次不友好的经历机智化解,她告诉弗朗茜:
“接种是件非常好的事。这样一来,你们就分得清左手和右手。上学得用右手写字。如果写字的胳膊痛,那就是在说,啊呀,不是这只手,用另一只手写。”
这样的解释让弗朗茜释怀,并且从此分清楚了左右手。
后来弗朗茜长大了,来了月经。妈妈深知当女性拥有生育能力后,一辈子很容易被孩子牵绊住,从而失去自己的人生,于是对弗朗茜说:“要一直做个好女孩。因为,你现在可以生孩子了。不准让任何男生亲你。”
弗朗茜不解道:“你就是这样有孩子的?”
“不。但能让你有孩子的事,常常始于一个吻。”妈妈补充道。
妈妈对弗朗茜教育总是充满着耐心,她细心劝导着自己的女儿,希望她的生活可以处于正轨之中。尽管苦难降临,贫穷赖着不走,但弗朗茜一家却充满期待的生活着,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只有小学学历的妈妈,为何如此会教育女儿呢?
03改变命运的智慧锦囊
品咖啡是为了它的香醇而不是苦涩,赏玖瑰是因为它的娇艳而不是尖刺。我们活着,是为了享受生活的馈赠而不是哀叹坎坷。
其实“生活”二字,本是个沉重的话题,它带给我们压力、责任和使命。
如同妈妈刚生下弗朗茜时,才刚刚18岁,而老公又失去了工作,无论是娘家还是婆家,好似一直都摆脱不了贫穷,摆脱不了厄运。
穷,像是一把插在石缝之中的剑,如何使劲都拔不出来,就这样世世代代的背着石头,石头上面插着剑,不堪重负,步履艰难的前行着。
妈妈经历剧痛,受了将近二十四小时的罪,才流着血生下脆弱的弗朗茜。
妈妈想着外婆曾经生了七个孩子,拉扯他们长大,然后目睹其中的三个夭折,活下来的忍饥挨饿,她不禁觉得自己这个出生还不到一天的孩子或许也会重复同样的命运,顿时愁得要命。
妈妈问外婆,要做些什么,才能为弗朗茜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经历贫穷了。
外婆给了妈妈五条锦囊妙计:
1.找本好书,每天给孩子读一页。每天不落,直到孩子能自主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不能让孩子丧失想象力。孩子必须有个秘密世界——从未存在过的生灵都住在里面。有必要让她相信这些,她得先相信这些世上并不存在的东西,然后,当世界丑陋到不堪忍受时,她才能回过头来,住进自己的想象世界;
3.让孩子自己寻找真相。由相信到失望,接受事情反而更容易。如此一来,人的情绪会变得更饱满,更绵长。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受苦也是好事,受苦能丰富人的性格;
4.让孩子相信会美梦成真,总会得偿所愿,这样才不会丧失对生活的信念;
5.攒钱。每天在储钱罐里放五美分进去。三年后,那就是一小笔财富,足有五十美元呢。拿那笔钱去乡下买块地。人一旦拥有自己的土地,就不会再回头当农奴。(这一条并不适合我们的当下,但是这个攒钱的方法是没毛病的!)PS:有的时候会从储钱罐里取钱,但要相应的放回2倍的钱回去。相当于是有借有还。
尽管我们早已长大,也许没有孩子需要我们教导,但这五条人生建议我们也可以好好学习,在精神与物质上,积攒自己的财富。
04你会厌恶曾经不堪的生活吗?
老师曾鼓励弗朗茜写作,认为她很有天赋,弗朗茜的作文一直是A。
在老师的鼓励下,弗朗茜爱上了写日记,她喜欢写树,写鸟,写自己的思考,但自从父亲去世后,因为太想念爸爸,她开始写关于他的小故事。她试图表明:爸爸虽然有缺点,但仍然是个好爸爸,也是个好人。
于是在她的作文中,出现了贫穷、酗酒、饥饿等字眼,老师认为这样的内容过于丑陋,评分降低为C。
老师建议弗朗茜多写美好的事情,她是真心希望弗朗茜可以有出息,也是真得见不得作文里真实发生的“污秽”。
弗朗茜知晓老师的建议都是为了自己好,但却陷入了深思。她开始明白,对某些受过教育的人来说,她的生活或许糟糕透顶。等她也受了教育,会不会为自己的背景羞耻呢?她会以家人为耻吗?会以英俊善良、无忧无虑、善解人意的爸爸为耻吗?会以勇敢坦率的妈妈为耻吗?妈妈可是很以自己的妈妈为荣的,哪怕外婆不会读写。她会以善良诚实的弟弟为耻吗?不!不会!如果接受教育会让她羞于面对自己的一切,那她宁愿不接受教育。
你会厌恶曾经不堪的生活吗?
也许会吧。
毕竟曾经深陷泥沼之中,倘若爬出来了,定是不愿意再多靠近一步。
但我们常讲“为人不忘本,处世不忘恩”,很多人阅历丰富了,见得世面大了,懂得道理多了,头抬得高了,看不见低处了,可是曾经那摸爬滚打的经历才是宝藏。
就像弗朗茜,她后来的成功,是贫民窟中辛苦的积攒,才有钱上学;是在学校被同学排挤,爱上了写作,以解孤独苦闷;是酗酒的父亲每晚耐心的诵读,令她伴着知识入睡;是拮据生活下,母亲让她继续上学的坚持......
生活充满着不堪与污秽,贫穷的泥沼又臭又脏,但弗朗茜在家人的爱护中前行,即使遭遇重重困难,但不至于灰心丧气。
也正是这份助她前行的爱,让她不会改变,在接受教育之后,在见识过更好的世界之后,她依旧回望,依旧爱着曾经的家人,依旧不忘当初的艰辛与苦难。
因为有这份爱,她敢大声对这腐朽的生活宣战:“我生来就是击败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