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渔民都当宝的小杂鱼,在菜场看见可别错过

总有些小鱼,渔民不会特意抓,数量不多都留着自己吃;就算抓多了,拿去卖,没吃过的,你也不敢买,也或者太小,看不上。只有个别知道个中滋味的,才会毫不犹豫下手。作为小渔民一枚,某些小鱼,我向来都是留着自己吃的,虽然它们个头小,处理起来也麻烦,但我还是经常乐此不疲,精心处理,大快朵颐。今天就把我压箱底的小杂鱼清单贡献给大家,希望大家且吃且珍惜。

我家的鸡都嫌弃

鳑鲏,我小时候最喜欢抓的鱼,无他,就是好看,圆润,色彩斑斓,一度以为是小鳊鱼,而且还不容易死。大了打鱼的时候,却开始嫌弃它。鳑鲏,在我们湖里也有好几个品种,最知名的就要数色彩斑斓的高体鳑鲏和中华鳑鲏了,还有一种可大到半个巴掌大的,也朴素得多,特意去网上查了一下学名,叫大鳍鱊(中国鱼类的名字真是生僻字扎堆)。所有的鳑鲏都不好吃,这连我家的鸡都知道。不但所有小杂鱼的缺点它都有,它还有苦味,骨头硬,真是让人无所适从,而且作为闹钩两剑客之一,钓鱼人别提有多恨它了。 对它有好感的估计就是水族爱好者了。如果有幸在菜场遇到大个体的大鳍鱊,觉得新鲜,无论摊主再怎么吹,再怎么让价,都别心动,谁买谁后悔。

鳑鲏,好看不中吃

朴素的大鳍鱊,个体

中国式清道夫

在鱼类中,能把南方人的饮食习惯摸得一清二楚的,非虾虎鱼莫属。这种又呆又懒的鱼,最常见的地方就是河边的埠头。它们趴着看河边的居民一波又一波来清洗。它们最喜欢的就是来洗碗的,碗里的残羹冷炙,有些它们自己能吃,有些不能吃的,成为小虫小鱼的食物,小虫小鱼又成为它们的食物。但小时候真是不待见它们。无聊的时候,就在埠头放一把小凳子,一根小竹棒,一会儿工夫就等钓一盆,当时也没想来吃,钓完就倒河里了。钓鱼的人也嫌弃它,在闹钩的小杂鱼里,它也勉强排得上号。

又呆又懒还贪吃

别看它们一副清道夫的做派,但是对水质的要求还是很高,吃的也都是活物,单凭这两点,肉质就不会太差。可正正经经吃过它们的人并不多。老渔民看到个头大的,一般也不舍得丢弃,因为懒的关系,它们的内脏很干净,所以不用处理内脏,可以直接烹煮。也确实,我试着剖过几条,很干净。这货就是太不起眼,其实长得跟弹涂鱼有点像,肉质也差不到哪里去,烹饪手法也多样,裹粉油炸,清蒸,红烧都是不错的选择,有机会真的可以尝试一番。

比餐条硬气

对一般人来说,它看起来与一般的餐条并无二致,但仔细看就能发现不同。简单来说,它的外形更像是一把弯菜刀,而且比餐条要扁很多。我们当地人叫它蓝刀,一来是它出水时的颜色,二来就是它这外形。我在《中国南方淡水鱼类原色图鉴》中找到了它,学名叫飘鱼,确实比蓝刀来的更加灵动,更加飘逸。

它跟餐条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它比餐条硬气,特别体现在夏天。这两种鱼出水很快就挂,时间稍微长一点,餐条就容易破肚皮,肚皮一破,就没法卖了。而蓝刀,也就是飘鱼,肚子就很能抗,耐储存。再者,就是餐条的腹膜是黑色的,而蓝刀则是白色的。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有种心理,腹膜白的鱼总是比黑的要好,说不上来有啥科学依据。还有就是蓝刀比餐条普遍要小。

如果个头再大点,就真了不得了

麦穗鱼,钓鱼的都认识,也都不待见它,闹钩实力跟鳑鲏不相上下。因为个头小,在我们湖里并不是主要的经济鱼类。只有在冬天,既不能下大网眼的渔网,又不能延绳钓的时候才会想着去下小鱼网捕捞它们。搁以前渔情好的时候,一顶小鱼网,半顶是麦穗鱼,解网解到绝望。那时的价格也上不去,十块左右一斤。

最长的麦穗鱼也就2cm左右

如今,作为湖里密度 的鱼类之一,活体且个头不小的,价格在25块左右一斤。但市面上还是很难见到麦穗鱼单独出售的,只有卖虾人边上,偶尔会有夹杂着其它各类小鱼的麦穗鱼出售。一方面是因为,麦穗鱼也躲不开减产,单独捕捞麦穗鱼很难有产出;而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场接受度不高,很少有人会花买花骨鱼的钱,买一斤麦穗鱼。

但在我看来,麦穗鱼却是尤物。虽然个头不大,但处理相对于餐条容易很多。它的鱼鳞很软,可以不用处理,而且内脏用手挤出就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没有肌间刺,背部都是厚实的肉啊。如果把它放大几十倍,完全可以PK湖里的白鱼,而它的价格也可以上好几个台阶,达到中 鱼类的水平。

油菜花开它就挂了

棒花鱼在我们这儿,叫马头鱼。虽然怎么看都不像马,但还是这么叫下来了。从个头上来说,棒花可以说是麦穗鱼的大哥,基本上是两条麦穗鱼抵得上一条马头鱼。 的马头鱼,我见过快接近一两的,作为一年生的鱼类,这样的个头基本是极限了,一般长度不超过cm。它的繁殖季节在4-5月份,也就是油菜花季,随着产卵结束死去。

作为底层鱼类,它喜欢沙质河床,吃的也是昆虫幼虫,小鱼小虾等活物,肉质也是可想而知,泥鳅般的圆柱形,也是没有肌间刺,整条都是肉。现在的数量也是大不如前,零星几条,总感觉吃一条少一条。现在,我会意识地在产卵季将捕到的马头鱼放生。

走沙,走沙是跟着沙走?

我把《中国南方淡水鱼类原色图鉴》翻了个遍,感觉应该就是小鳔鮈。小型鱼类,体长可达6.2厘米。确实如此,它长不大。按照我们这边的土话音译过来,叫走沙,估计是跟它喜欢沙质河床有关。我外公作为一个 老渔民,走沙曾是它的 。我爸说那是因为外公没有牙齿,可我觉得,外公才是个 吃货。我个人也非常喜爱,每次小杂鱼乱炖,我都挑走沙,个头最小,肉质反而最紧实,而且不用吐骨头,可整条食用。

在我外公的年代,渔民经常将捕到的走沙做鱼饵用。要用做活饵,要求是很高的,排的上号的,就是泥鳅和河虾,可见走沙也曾是个实力派。听我外公说起,那时他们会用走沙来钓河鳗和鲶鱼,河鳗的挑剔可想而知。现在没了河鳗,鲶鱼也越发稀少,就再也没有人打走沙的主意了。

结语:上述几种,现在湖里还是有一定产量的小杂鱼,大家肯定也都见到过,如果有机会,还是推荐大家吃吃看,虽然上不得台面,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当然,好吃的小鱼并不止这些,还有几种,湖里也已经很少见到,下次可以专门写一篇,来说说那些几近消失的小鱼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苏ICP备1300363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