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品读安化路,躺在这3条河上澎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25/6353361.html
                            

安化路是新中国成立后,曹洪浜(安化路东段——华阳文化中心至江苏路段)、诸安浜(华阳文化中心至凯旋路段)和周家浜(凯旋路至中山西路段)填平劈筑而成,把安化路说成“躺在三条河上的马路”一点也不为过。作为从小生活在这里的“老土地”,我想说说我眼里的安化路。

当年老屋北面不远处有一条河,原名“曹洪浜”,居民称之为“后浜”,东至亿定盘路(今江苏路),西到现在的华阳文化中心大门与“诸安浜”交汇,再往西至凯旋路的那段是“诸安浜”了。曹洪浜东段(定西路至江苏路段)于年填平筑路,即今安化路。现在安化路近凯旋路段的“凯欣豪园”处还呈弯曲状,就是当年弯曲的“诸安浜”河道留下的痕迹。清代后浜南原住民逐渐聚落成村——潘家厍村,但已找不到潘姓原住民,潘家厍村分为东宅(今潘中居民区)和西宅(今潘西居民区)。

“后浜”因何得名?老人告诉我,“曹洪浜”位于潘家厍老宅屋后面,故名后浜。如今随着“老土地”们逐渐故去,“后浜”之名已渐渐被人们淡忘,“曹洪浜”名更是知者不多,我仅在《法华乡志》查到。

20世纪30年代,“后浜”还是小桥流水,一幅乡村景象,居民转到屋后就能下到河边淘米洗菜,浜里鱼虾鲜活成群。50年代初,河水已经黑臭,母亲怕我掉河里,经常耳提面命:“不许到‘后浜’边去玩。”

早年的两张河道图,曹洪浜与诸安浜交汇于今天的华阳文化中心,诸安浜越过沪杭铁路向西是周家浜,与苏州河交汇于今周家桥

话先从安化路中段东头说起。20世纪60年代,安化路和安西路交口西北角上当年有一家养金鱼为生的山东人家,矮篱笆墙里面是用水泥砌成的两排金鱼池,每个鱼池里面饲养不同的品种。笔者儿时常去购买鱼虫,每次都要在各金鱼池流连观赏一番,老板从不嫌烦。西边紧挨着上海塑料厂。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带我们去塑料厂参观,工厂的工程师拿出一个塑料碗重点介绍其从塑料粒子注塑为塑料碗的全过程,那只塑料碗据说是 个塑料制品!具有里程碑意义。上海塑料厂可以说是中国塑料工业的元老了。塑料厂西侧是曾经的棚户区孙家宅。

靠近定西路的安化路边记得有家咸菜作,里面放置几十只大缸,工作人员把新鲜的雪里蕻按层码放在缸里,每层用粗盐铺平,一直码到缸口,穿着高帮水靴的汉子爬上去,把缸里的雪里蕻踩实。另一边工人把腌制好的雪里蕻取出来,搬到各家菜场来接货的*鱼车上。如今金鱼池、塑料厂和孙家宅已经成为鸿凯湾高层住宅小区,咸菜作变身为长宁区业余工大的一部分。安化路南边是旧名为石家宅的居民区,当年属于潘家厍居委会,现属于潘东居委会。

定西路以西的那段后浜(指曹洪浜),我记事时还在。后浜北岸当年有家制革厂,天气晴好时厂家把刚刚剥下来的牛皮摊放在河岸斜坡上暴晒,血淋淋的牛皮看着瘆得慌。紧贴南岸有个夯土篮球场,每当篮球滚入河里,打球的伙伴们七手八脚地用晾杆打捞,一不小心,人便滑落河中,洗臭水澡的狼狈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篮球场后为造纸厂职工宿舍。浜南紧挨着一座老洋房,算是附近最洋气的标志性建筑了。老洋房北边现在是闻名遐迩的祥和面馆。

当年河上共有四座桥。有座小石桥名叫万方桥,位于曹洪浜和诸安浜交汇处,具体位置是今华阳街道文化中心大门西南十数米处。那时凯旋路和定西路尚未劈筑,这里不仅是潘家厍居民出行的通道,还是连接西区重镇法华古镇与兆丰花园、曹家渡之间的 要道。万方桥用两条厚实的青石板铺就,不到三尺宽,没栏杆,行人过桥,必须小心翼翼;老人过桥更是抖抖嚯嚯,唯恐失足坠河;寒冬桥面结冰,几乎无人敢过。过桥不远是西新街,西通三泾庙,北至长宁路老街,往东北通孙家宅和姚家角,走过七拐八弯的弹硌路,才能到达兆丰(今中山)公园。

北边“诸安浜”S形弯道上还有一座小木桥,桥堍东边当年是愚园路四小,即现在的华阳街道文化中心大楼位置处。西面的气门嘴厂桥,是座有扶手的小木桥,是职工上下班的必经之桥。东边的后浜上还有座木板桥,很窄,没扶手,孩提时去对岸小烟纸店买香烟牌子和玻璃弹子,每逢过那座桥,腐朽的桥板便会摇摇晃晃,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令我提心吊胆,生怕摔下去。据长辈说,这座木桥是当年为方便浜南潘家厍农民去浜北种地而架设的,已经一百多年了。

年浜东段先被填平,即定西路以东段。中段河道60年代分两次填平(分别为定西路以西至华阳文化中心的“曹洪浜”和华阳文化中心至凯旋路的“诸安浜”河道),小桥也都随之消失,成了一条弹硌路——安化路。路名取自湖南省安化县名。

气门嘴厂大门东边,即今路易凯旋宫北门外,当年有草台戏班在填平的河道上扎起士林蓝布棚,演出江淮戏和扬剧,每天午后戏班挂出剧牌,用粉笔写上剧目、演员名字。下午锣鼓家什敲响,浜北西新街、苏家角和孙家宅以及浜南糙米浜的苏北籍居民纷纷结伴前来看戏,聆听乡音乡曲。

安化路南边的中阳小区原址有所民办小学,唤作人民小学,条件十分简陋,几间低矮的“教室”混杂在民居中,女校长亲自手拿摇铃,走在简陋民居做教室的陋巷中,算是上、下课铃;没有操场,学生们只能在窄巷做广播操,算是体育课了。后几经搬迁,与愚四小学等合并,如今成为上海知名的小学——愚一小学。当年小学对面是一家铁工厂,工人挥舞大锤砸铁锭成为一道马路风景。铁工厂搬迁后航天所迁入,成为国防工业的 企业,对附近居民而言,航天所充满着神秘感。如今此处已成为高科技园区——易园。

愚园路 小学

那时的安化路两边民居地势低洼,每逢下大雨,整个地块便成水乡泽国,经常水深过膝,雨停数日,安化路上的水退去,狭小弄堂里的积水仍然不退。当年我家屋内地坪比屋外路面还低许多,进屋要连下两个台阶,每逢豪雨,家中必然积水,水患成为全家的心病。因此,母亲把所有的家具都垫得高高的,就怕夜半时分,大水袭来淹没了家具、睡床。年初秋,一场豪雨过后,家中水漫金山,我们夫妻与小妹三人,用脚盆、水桶不停拷浜,效果甚微,水还是不停地从水泥地缝隙中涌出。子夜,探出头去,只见家家灯火通明,彻夜忙着同一件事——拷浜,泼水声此起彼伏。每年拷浜的苦差事一直熬到年拆迁才结束。

俗话道,远亲不如近邻,昔日潘家厍老宅那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令人难忘。那时谁家包饺子、馄饨,忙乎了半天,主妇自己顾不上吃,先端一大碗给邻居家的老人和孩子,捧上一份心意,顺便聊上几句家常。这边不能把空碗还给邻居,总要在洗得干干净净的碗里放些糖果点心送回。夏夜乘凉,在单位忙乎一天的男人们端起茶壶,悠闲地品上一口,聚在一起侃侃大山,聊聊晚报上刊登的世界杯巴西队球王贝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着官兵捉强盗游戏;玩累了在路灯下围着老人说着乡间故事。那时,后浜夏夜的弄堂真是最热闹最美好的所在啊!我会取出口琴,吹上一曲,自娱自乐。谁家有人发生头疼脑热什么的,整条弄堂,一呼百应,立马有人站出来帮衬一把。谁家孩子考上大学,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闻讯而来道喜的邻居们马上挤满了屋子,小小的通知书在大家手里传来传去,发自内心的欢笑声充溢着整条街坊,家家都像是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一般!邻里之间的亲情,那时只觉得挺平常,如今却显得那么温馨,那么珍贵!

提起安化路两边居民的那些令人百感交集的往事,我还忘不了清晨人们生煤球炉时,弄堂里的袅袅青烟;夏日拥挤的公用给水站;磨得发亮的挑水扁担和桐油涂刷过的水桶;充满怀旧情愫的老虎灶;喧闹的茶馆;各家门前的篱笆墙;孩子们挤作一堆的小书摊;还有秋夜叫卖糯白果、栀子花和白兰花的歌唱;以及夏天倒粪站的熏人臭气……这就是安化路边人们的世俗生活,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都已成为马路两边过来人割舍不断的怀旧元素了。记忆中那一幕幕世俗生活场景,无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如今回忆起来,犹如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集,页页仔细翻阅,令人五味杂陈。当时的生活虽然清苦,仍让我怀念不已。

如今安化路已经越过轻轨线一路向西延申到中山西路了,这段旧时曾被唤作周家浜的河流,东接诸安浜,南接法华浜,三条河交汇处有三泾庙,庙观即由此得名。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5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苏ICP备1300363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