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暨偏远山区小学5个女老师把生活过成诗
诸暨达材小学
女教师们正在准备晚餐。
孩子们正在进餐。
孩子们的蔬菜基地。
深秋里的诸暨达材小学,就像一幅画。
28株七十多岁的法国梧桐树连成一片金*,伫立在围墙里。
每个周一,陈洁虹会开一个半小时的车来学校,踏着满地的落叶,走进校园给孩子们上课。而她的后备厢里,总会装满食物——这几乎是她们五名住校年轻女教师,一周的伙食。
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在学校的每一个夜晚,她们一起做饭,加班,讨论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业。
把平常的山居日子过出诗意,让孩子们的未来焕发光彩,她们希望,这所培育了几代山里娃的百年学校能一直办下去。
家里的独生女
正在成长的大厨子
11月18日,冷空气来了。这是新的一周开始,早晨六点多,陈洁虹从老家店口出发,开了一个半小时的车,到了学校。她从后备厢拿出一些粉丝、面条等食材。有的放进冰箱,有的放在架子上——那其实是幼儿园淘汰下来的小床。离城区远,每天来回不方便,陈老师和其他四名女老师都选择了住校。
在家里,她们都是独生女,她们都还单身。所以,也特别珍惜这样的时光,“有了家庭孩子,肯定要回家了。”
学校只提供早餐和中餐。所以,晚餐需要她们自己解决。于是,五名原本都不会做饭的女老师,开始学着做大厨。
偏远的达材小学,距离镇上的菜场需要步行半个多小时,获取食材并不容易,但幸运的是达材小学有一大片实践基地,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
老师们带着孩子一起劳动,开地、种菜,这也成为老师的食材来源。夏天,学校里的豌豆成熟了,几个老师就一起煮豌豆饭;豆角成熟了,大家就做起了豆角焖面;秋天,学校里的玉米、毛豆丰收了,老师们好几天的主食就有着落了;青菜长势喜人,于是,青菜年糕就成了近期的招牌菜。
除此以外,达材小学的后山上也有许多大自然的馈赠——春天,几个女老师会 去山上拔“青”,回来做清明馃;秋天,山上的毛栗子掉下来了,几个老师放学后就去山上捡栗子,回学校做糖炒栗子吃。
达材小学的几名住校女教师都是90后,最幸福的一代,从小都没怎么干过活,例如赵楼琪,之前她连苹果都不太会削,一直被其他几个老师“嘲笑”。如今的她,是削土豆、削番薯的个中好手。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虽然晚饭时不时会做失败,但大家一直很努力,想让自己吃上一口好的。
陈洁虹是主厨,虽然她在家的时候也不会做饭,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但在这里,她学会了做各种美食。
其他的老师,有的洗菜,有的摘菜,各有分工——配菜师寿婷婷;后勤徐依科、齐佳玲;宣传推广赵楼琪。
赵楼琪是大家眼中的才女,她把做菜的场景拍成了视频、照片,发到网上,收获点赞一片。她戏称学校厨房是“达材大酒店”。
一开始,她们晚上烧得最多的是面疙瘩,因为简单、方便,只要烧一锅。后来,花样也多了起来。每天,她们吃得最多的是蔬菜。一名女老师刚调到了镇上,偶尔也会来看她们,有一次带了一块肉,陈洁虹她们吃了半个学期。
吃饭就在厨房的配菜台上吃,一边吃一边聊,有时候会谈学生们。上课遇到了什么问题,孩子调皮该怎么办?等等。
晚上的生活是枯燥的,但也让她们能够沉下心来。
有历史的校园
努力办学的现在
69名学生,9名老师,几名职工,28株梧桐树,构成一座校园。
达材的老师辛苦,由于学校规模小,老师少,年轻老师平均每周18节课。比如寿婷婷,她兼着语文、数学等多门课。
山里的孩子条件艰苦,见的世面也少。有一次去做家访,看到孩子和爷爷奶奶过着清贫的日子,陈洁虹回来就哭了。但在老师们的眼里,孩子们也有很多优点——勤劳、淳朴等等。
四年前,徐依科大学毕业来到这里。她喜欢上了这里的孩子们,喜欢拍照的她拍得最多的是孩子们的笑脸,每一张都是那么动人。赵楼琪说,这些孩子,就像是她们手里的食材,虽然简陋不华美,但是,只要他们用心,也一定能做成一道好菜。
“达应达之地,塑可塑之材。”这句校训,被高高刻在墙上——这是达材小学名字的意义。一百年来,它经历了书院、中学,到现在的小学。
如今,在学校的一块碑文里,还能看到这段历史。学校本来是一座四合院的老房子,很古朴,后来拆了建了一座新的。
边建立是学校的校车司机,每天两次,他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他的父亲、儿子,包括他自己,三代人在这里读书。对这所学校充满了感情,为此,他选择了回学校开车。
四年前,90后宋可淼来到这所学校。现在,他是校长。四年来,他看到每年学生在减少——从上百名到现在的69人。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流向城里。没带走的就成了留守儿童——达材小学里的就大多是。宋可淼现在研究,针对学生的特点,开一些留守儿童精品课,这样更有助她们的成长。
今年,“互联网义务教育,推进中小学校结对帮扶,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被列入浙江省*府民生实事项目,和达材小学结对的是诸暨市区的暨阳小学。
陈洁虹说,以前没有专业的美术、音乐老师,有了互联网的课堂,孩子们特别喜欢。虽然山里玩泥巴,但在课堂上还没玩过,他们觉得特别有意思。在采访的时候,突然跑过来一个男孩,他和陈洁虹说:“老师辛苦了。”
陈洁虹悄悄和我们说,这个孩子智力有一点点问题,但人其实很好的。本来在特殊学校,后来,家长把他送到了这里,“跳舞特别好。”
“来给我们跳个舞吧!”男孩一开始不愿意,后来他还是跳了。没有音乐伴奏,他跳起了街舞。
“虽然孩子越来越少了,但我们还是希望这所学校能一直办下去。”陈洁虹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