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市场,四十四岁离婚女人的文学漫游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5.html

魏芙蓉

编辑

王姗

视频剪辑|张歆玥

在菜市场写作

我只是像一朵黑乎乎的香菇一样端坐在我位于小溪的三间房子里,慢吞吞地写着我想写的文字,一天、一月、一年、然后好几年。

菜市场深处多了一张生面孔——竹躺椅支在柜台边,男人躺在上面,病恹恹地,看杂货店里阿姐里里外外的忙活,他不怎么说话,一坐就是半天。

男人和阿姐早年各自成家,婚外又动了感情,如今男人患了癌,不再顾及街坊眼光,要在杂货店走完 的日子。老菜场不大,这桩事成了小贩间的奇闻。男人下葬那天,杂货店前的躺椅空空荡荡,远处响起炮仗声,阿姐捂着胸口眼泪咕咕:这炮仗声声,听得我心惊肉跳啊……

陈慧推着摊车从菜市场经过,闹闹嚷嚷的人堆里,阿姐的话唯独落在了她心里。

44岁的陈慧是浙江余姚市梁弄菜市场的流动摊贩,她嗓门大,皮肤黑,一根短辫扎在脑后,看起来精神气十足。因为在家排行老三,在菜市场,大家都叫她“阿三”。她靠一辆自制的推车谋生意。推车里小百货拉拉杂杂,果木锯,菜刀,蟑螂药,苍蝇拍,马桶刷……一年四季不重样。

菜市场是个显微镜。干结的鼻涕泡儿,被烟熏*的指甲盖,两口子间的钱包归属……任何细节都逃不过陈慧的评审。回到家,菜市场的家长里短通通被她记下:风水先生总穿中山装,铜匠遭大病后终于戒烟了,开杂货铺的老板娘说起疯儿子红了眼眶……菜市场里的果蔬也成了她的修辞手法:灯泡像只“干瘪的橙子”,自己是“贴地生长的牛筋草”。

陈慧职校毕业,做过裁缝,开过百货店,没读过多少书。早先是去县城进货、等公交的空档,她从站台对面的摊位上买两本杂志,囫囵吞枣般地读一读,读多了,就自己买来电脑敲敲打打。她的家乡在苏中平原,26岁那年抱病远嫁异乡,婚姻不平顺,内心孤苦,写作成为婚姻生活里的一道出口。

摆摊的时候没法分心,灵感来了,她就顺手抓起摊车上的香烟纸壳写下一些“故事头”:“一个凭空来我家做客的老人”、“去世的痴呆女人”。很多包装纸壳上都留下了蜈蚣一样的,只有她自己能辨识的字迹。她把它们小心收进腰包里,和钞票紧贴着放。纸壳开裂翘了边,她也不舍得丢,不摆摊的空档,重新拣出来,落在键盘上变成一个个故事。

●留在纸上的“故事头”。

那年的炮仗声在心头飘了两年,终于在一个雨天不出摊的早晨,陈慧坐在电脑前,拉出键盘——

“砰”地一声响,一下子就吓飞了屋檐上落脚的一群麻雀。

炮仗声是从村子东头传来的。

她倚在门框上梳头,一边梳,一边默默地在心里数着炮仗的响数。

“砰,砰,砰……”一声连着一声,不疾不徐地,好像怕她数不清楚似的。

在这则虚构的故事《十六响》里,她让开杂货店的外地媳妇遇上了开养鸡场的男人,两人在婚外产生朦胧情愫,和现实不同的是,她笔下的男女隐忍克制,彼此的感情至死都没有说出口。

写了11年,这样的小故事攒了成百上千篇,偶然的机会被当地文坛发现,选摘成两本散文集出版。出版社的编辑 次读完书稿,很吃惊,书稿的写作有些粗糙,也没有结构上的技巧,但她被文字里流露的真诚和自然打动了,“那感觉就像吃生菜,爽脆活泛还带着股生涩,又是这股生涩让人感到鲜美。”媒体称陈慧是菜市场里的“野生作家”。十几年写作的历程勾连起远嫁、生育和离婚的经历,她又被塑造成坚强励志的农村女性典型。但这些标签她通通抛在脑后。关于写作,她“从来就没正儿八经当回事”。她的生活简单分明,如果要给生活里的事项排排序, 位是摆摊,然后是睡午觉,其次才是写作。那两本书她至今没摆上过自己的货摊,她说“菜市场是拉呱闲扯的地方”,谈生活不谈文学。但写了两本书的“阿三”着实让菜市场惊奇:“阿三,才女哦——”,他们远远喊她。“是的,发财的‘财’!”她大喊一嗓子回应。有人端起双手靠近,“阿三哦,来给我手上签个名”。她翻起白眼,骂咧着跑开了。她经常说,菜市场上的自己和写作时的自己是两个自己。白天,小贩“阿三”脑筋活泛,在菜市场冲锋陷阵,和老阿姨们的荷包斗智斗勇。只有收摊之后,热闹活络的一面连同摊车上的百货一并被收起,她“像一朵黑乎乎的香菇一样端坐在位于小溪边的三间房子里”,拉开键盘,哒哒声填满整个屋子,流出的文字里才开始走出另一个自己。

一台哑剧

陈慧的电脑摆在卧室里,那是一台老旧的台式电脑,黑色外壳,键盘的空隙积了厚灰,键面却磨得黑亮。电脑紧靠着卧室的窗户,窗帘大大敞开着,显得屋子透亮。除了在菜市场摆摊,她大多时候都窝在自己的房间里。她在小镇生活16年,前十年的生活,都在另一间黑漆漆的老屋里度过。那是一幢砖木结构的老楼,藏在小镇的弄堂深处,一扇紫色木门常年紧闭着,阳光照进院子,落到地上只有小小一块光斑。26岁那年,从江苏如皋嫁到这里时,她就搬进了那幢老楼。丈夫比她大8岁,是梁弄本地人,家庭不算殷实。后来丈夫因为工作住进了县城,一周回一次家,两个人从此成了周末夫妻。丈夫不在场,陈慧和这个陌生家庭的融合并不顺利。公婆七十多岁,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和观念都相差甚远。在老屋洗衣服,男人和女人的衣服要分盆,刷具和肥皂也要分开。陈慧却不理会,把自己和丈夫的衣服统统泡在一个大盆里,盆里噗嗤噗嗤冒着泡,婆婆跑来提醒:你这样要影响男人运势的。吃得也不痛快。厨房是婆婆的领地,老人习惯每顿烧大半锅烂湿的大米饭,上一顿的剩菜也上锅反复蒸。出炉的菜往往*黑一团,分辨不出模样了。有一次陈慧拗了一口袋野山笋,想赶紧烧碗油焖笋吃个鲜味,被婆婆拦下,理由是:已经烧了咸菜煮笋了。“生活的苍白始于饭桌的苍白。”她默默改掉了江苏人晚上喝稀饭的习惯,尝试跟上老屋的饮食。她在异乡没有朋友。最开始的几年,生活里 的盼头,就是每周男人从城里回来的那天,她想跟他说说话。可即使一周回来一次,男人在家里也坐不住,晚饭之后,家人洗个碗的功夫,他就钻进小巷里的麻将店了。年,陈慧从菜市场抱回一台电脑,牵上网线,注册了一个QQ帐号,取名“三三谁谁”,在空间里断断续续敲下一些小文:

“我想烫头,我想修眉,我想颠覆自己,我想还是算了。”

“内衣是女人的配枪。菜市场的内衣店里卖花花绿绿的内衣,但是我只穿不带海绵的内衣。”

每天凌晨四点左右,陈慧爬起床,拧开台灯,在电脑上点一首歌,戴上耳机,拉开键盘笨拙地敲字。她的房间漆黑,窗帘是常年拉着的,身旁孩子还在睡梦中。敲敲打打几十分钟后,她才关上电脑推车出门,天空还没放白,弄堂里静悄悄,只有远处传来几声猫头鹰和土狗的吠叫。

那时候的写作无关文学,写出来的东西像流水一样,不讲究断句,篇幅随心,感叹号遍布全文。她对着电脑倾泻一通,才觉得“心里好舒服”。她也尝试在文字中描摹爱情。爱情,对她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她在23岁那年生了场大病,需要终身服药,和家人的争吵也多了起来。这段婚姻,就始于从故乡的一次仓皇逃离。经邻居介绍认识时,两人通信,信件寄到老家,打开来,是一行行清秀的方块字,她就对着这字迹对男人产生的最初的好感。后来仓促走进婚姻,有时候丈夫回了家,两个人楼上楼下,也用手机发信息沟通。她在电脑上写:

“女人的潜意识里住着一只猫。他不知道,每次他回家,我厚着脸皮拉着他的袖口:抱抱我,他皱眉撇嘴。我站在那像一台哑剧。”

这台电脑陪她走过11年,如今的显示屏界面暗*,出现明显的卡顿,几年前,电脑主机坏了,陈慧就换个主机继续用。丈夫的钱自己都不够花,陈慧在异乡,只能自己想办法。她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孩子一落地,就在梁弄菜市场支了个摊。但她听不懂当地方言,生意艰难维持。最初一段时间,她摸黑起床抢“*金地段”,拎着蛇皮袋和城管满街“打游击”,还学会了骑摩托去进货。有了钱,她往家里搬了台冰箱,又在院子的角落里添了浴缸,只是想活得舒坦一些。●摩托上的陈慧。图/魏芙蓉摆摊的活计在家人看来却有些“跌面”了。丈夫每次回了家,远远在菜市场见到她就绕道走路。饭桌上,公公有一次直接劝她,“阿三,你能不能去找个厂子上班?像你这样天天在在菜市场摆地摊,太没面子了。”陈慧正给孩子喂饭,猛地一抬头,大颗眼泪啪嗒啪嗒往下落。很长一段时间,陈慧外地媳妇的身份,是丈夫一家心里的隐疾。丈夫家贫,娶个外地媳妇,在小镇并不光彩。有一次去县城进货,她在丈夫的工业城外给他打电话,不但人没见着,还在电话里挨了一顿莫名其妙的训斥。陈慧冒着雨一路哭回了老屋,后来丈夫解释:你来了以后开口讲普通话,人家就知道我娶了个外地老婆!丈夫越来越像家里的客人。大多时候陈慧一个人带孩子,一个人骑摩托去县城看病。摩托经过村子旁的四明湖,陈慧总要停在湖边站一会儿,“像鸡蛋散了*”。那段时间她变得依赖菜市场,那里热气腾腾,“是 的温暖,可以找人说说话”。炒货店的老板娘是她好朋友,每次一钻进炒货店,陈慧就变得愁云惨淡,时间久了,好朋友也不爱听了,“别说这些了,负能量!”。文字是她 能抓住的东西。出摊前、下雨天、孩子被奶奶接去了,只要是一个人空下来的时候,她就关上房门写作,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知道,像一场秘而不宣的战争。●陈慧在电脑前写作。图/魏芙蓉

一碗菜的自由

长期压抑的情绪在结婚第八年的饭桌上引燃了。那次,陈慧对着一碗火腿连续夹了好几筷,下一筷还没伸进碗,婆婆把火腿端进了厨房。第二天她找到村长:我要盖新房,打算搬出去。“我为的就是这一碗菜”,陈慧说。婆婆不同意盖房,丈夫也说:将就将就吧。但她不想再隐忍了,找娘家亲朋借来10万元,在小溪边盖起三间平房。新房盖瓦深褐,外墙青绿,更重要的是拥有了自己的厨房。乔迁 天,准备谢客宴时,婆婆走进厨房,很自然地准备拧开煤气,陈慧吱溜一下蹿上前,“妈,我来——”。有了自己的厨房后,“每天想吃的东西做得太多了,多到吃不完,必须排到明天去做。”每次给丈夫、儿子准备完晚餐,陈慧还要另外给自己做一份粥,用老家带来的大麦粉,梁弄本地的紫薯,花一个小时嘟嘟地炖在煤炉上。对陈慧来说,“饭桌是生活里 的地方”,不管这一天多糟糕多累,只消一碗合心意的蔬菜,“今天的人生就值回票价”。●陈慧在厨房做饭。图/魏芙蓉她的文章越写越流畅,后来还喜欢上了摄影。搬入新房的第二年,她专门买来一台数码照相机,在菜市场拍人,拍蔬果,拍鸡鸭鱼虫。她曾拍很多女人的手——像熟烂的西红柿一样长满冻疮的手;拥有刀刻一样的纹路,宛如老树皮的手……比起刚到异乡的局促,她已经能熟练掌握当地方言,张口“侬”,闭口“阿拉”,菜市场人们的印象里,卖百货的阿三风风火火的,骑一辆摩托进出菜市场,像个男人一样。那辆摩托陈慧越开越快,有时她主动提出骑摩托送丈夫上班,对方忙不迭摆手,“你可饶了我吧”。城镇通上公交后,丈夫搬回了小镇,孩子也开始上小学。每天要为父子俩准备早饭,陈慧没法在早上打开电脑了。只有把他们送出门,收了摊,中午睡上一个回笼觉,到下午,属于自己的时间才真正到来。年,陈慧稀里糊涂点进了余姚新闻网“舜江文苑”,看到上面贴着长长短短的文稿,她也从自己空间选了几篇,复制粘贴进去。沈春儿是当时的论坛版主,也是本地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她很快注意到这个账号,文字诙谐,生机勃勃,古灵精怪。经沈春儿引荐,陈慧一些作品被本地期刊的编辑注意到并开始发表。年,在本土作家谢志强鼓励下,陈慧报名了当地的新人作者扶持项目,入选者将有机会免费出书。她从没使用过Word软件,文章的格式是找弟媳妇排的,到沈春儿的办公室打印出来,再交给谢志强。写作开始让陈慧的生活有了一些可见的变化:有陌生文友带着土特产找上门来了;一些稿费单寄到家里来,陈慧的这个“爱好”才 次被丈夫正视,他把已经刊载的作品,传到家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苏ICP备1300363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