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菜场里卖15元一两,很少能买到,还
前两天,橙友“妞妈”在杭友圈分享了一个冷门菜——荆芥。她说,大概是因为这个菜太冷门问得人实在太多,摊主还很暖心地把菜名和做法写在提示板上,更有意思的是,这看着不怎么起眼的菜,还是按两卖的,1.5元一两。
这荆芥(jīngjiè),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我真的是 次听说,下了班兴冲冲地跑去菜场想买点尝尝,结果在凤起路菜场转了一圈,都没看到它的身影。来都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回,只能硬着头皮,挨个菜摊问过去:“有荆芥吗,有荆芥吗,有荆芥吗?”
有的摊主会很直接回答“没有”,有的摊主则会反问“你是说芥菜”?看来这荆芥是够冷门的!问了四五家之后,才听到一位摊主说“有”,但“早上就卖完了”,剩下的那点,她中午自己凉拌凉拌就吃完了。我?!
荆芥真的这么金贵?这就让我更好奇了,第二天一早就勤快地跑去菜场了。这下,终于有了!摊主一看又是我,一脸“你运气真好”的神色笑着说:“我刚收了一袋”。说完,才转身从后面的架子拆下一个塑料袋,解开袋口递过来。
摊主这一番操作,不禁让我脱口问道:“呃……这荆芥藏这么好,不怕卖不出去?”摊主不以为然地答道:“不怕,有老客户要。”
仔细打量了下这荆芥,远看有点像野菜,近看像薄荷,凑近则会有一股很好闻的柑橘味,清清凉凉的。摊主告诉我说,这荆芥其实跟香菜差不多,煮面煲汤都可以放一点提香,“香菜怎么吃,这个就怎么吃”。当然,最经典的做法就是凉拌,也不用焯水,“洗干净,大蒜籽拍碎,再加点醋、酱油、麻油,拌一拌就行。”
生怕我不会吃浪费了食材,摊主还贴心地给我演示了一下,要怎么从茎上掐下嫩尖和侧芽。
听完摊主的“烧菜讲座”,赶紧买了一大把!嘿,这菜看着量大,分量倒很轻,15块钱一斤,一大把才二两重(3块钱),怪不得橙友说这菜要“按两卖”了。
看我买了一把,三个刚好路过的大妈大伯也凑了过来,他们也 次见这荆芥,瞅着也很好奇,听说摊主说跟香菜差不多,闻着也怪香的,也兴致勃勃地“你一把我一把”地买了,一袋子荆芥马上就见了底,怪不得老板不愁卖呢……
回到家,赶紧就把荆芥洗了,按老板的方法,去掉茎干掐下嫩尖和侧芽。看着体积还是有点大,犹豫了一下,终还是拿出一个锅,把掐好洗好的荆芥倒进入,加了一勺现成的蒜蓉酱,又加了陈醋、麻油、酱油,拿饭勺拌了拌,再倒在碗里,嘿……刚好凑一碗。
一入口,不像薄荷也不像香菜,反倒有点紫苏的味道,再吃两口,就有点类似生萝卜的辛辣感冒出来了,再吃两口,哇哦,居然还会回甘!这荆芥是意外的好吃。吃完后,还会留香,那种类似橘皮的清凉感至少在嘴巴里回旋了两个小时,才逐渐散去,很适合夏天的感觉。
查了下资料,这荆芥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和薄荷、紫苏都是亲戚。荆芥的嫩茎叶除了可以直接凉拌吃,还可以拿来做调味品或作汤,如果在鱼虾中放入洗净切碎的荆芥叶,和紫苏一样,可除去鱼腥味。
中国古人更是早就发现了荆芥这道美味。《唐本草》就将荆芥收入了菜部;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也记载有其“辛香可啖,人取作生菜”;明代王圻的《三才图会》也指出其“初生生香可啖,人取作生菜”。我河南的同事说,在他们老家,夏天经常吃荆芥。
来自北方的橙友“杭漂老韩”,也会在自己家里种些荆芥吃。
在中原地区,民间还流传有一句俗话叫“吃过大盘荆芥”,意思就是,吃过荆芥的人,那都是见过世面的。
荆芥还是一味中药,味辛香、微温,其茎叶有解暑、发汗发热、防治中暑等作用。《本草经疏》就有记载:“荆芥,入血分之风药也,故能发汗。其主寒热者,寒热必由邪盛而作,散邪解肌出汗,则寒热自愈。欧洲民间还喜欢用它来防治胃病。
刚刚,小伙伴们有没有留意到,荆芥是一种“唇形科”的植物。听过口腔科,耳鼻喉科……唇形科,是个什么科?
植物在分类学上的分类逐级是:门——亚门——纲——目——科——亚科——系——族——亚族——属——种。唇形科,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科。资料显示,唇形科还是世界性分布较大的一个科。全世界有10个亚科,约余属,余种。
唇形科的植物有个特点,就是富含多种芳香油,常常作为配菜用的薄荷、百里香、罗勒、迷迭香、紫苏等都是唇形科的植物。还有中药里的*芩、藿香、丹参、夏枯草、益母草也是。常见的观赏类植物一串红,就是花朵长得特别像一串红炮仗的那种,它也是属于唇形科的植物。
荆芥因为具薄荷样的芳香,特别能使猫兴奋,还会被用于填塞猫玩具。
突然感觉自己又上了一堂植物课呢!
夏天到了,你吃过什么好吃的凉拌菜,欢迎拿出来分享!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宋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