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结局米桃抑郁,退学回家一个学

上周我写了一篇点评《小舍得》大结局的文章,讲了子悠和欢欢的结局,后台有常粉留言,问到米桃。其实相较子悠和欢欢,米桃的故事更让我唏嘘。

电视剧里,编剧给了米桃一个不错的结局:爸妈租了一套大房子,计划把妹妹也接到身边,一家四口从此可以幸福快乐地生活。

而原著的结局则更“现实主义”一些:米桃从农村来到大城市上学后,适应不了种种落差,各种压力缠身,从而导致抑郁,最终退学回了老家。

结合米桃敏感、内向、早熟的性格,以及她的家庭环境、个人遭遇等等,我觉得抑郁的结局固然残酷,却也有其合理性。

种种的压力,让一个本该顺风顺水、自信骄傲的学霸,最终走向了抑郁。看完米桃的故事,或许我们能得到这样一个启示:

我们常对孩子说“你除了学习,还能有什么压力”,但我们或许不曾察觉的是,孩子面临的困难、迷茫、压力和纠结,其实远远不止于学习。

比较之下的物质匮乏:为何米桃会自卑?

美国诗人EmilyDickinson有首小诗,可以很好的形容米桃从农村来到大城市的处境:

我本可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HadInotseenthesunIcouldhavebornetheshadeButLightanewerWildernessMyWildernesshasmadeEmilyDickinson

比如米桃去欢欢家写作业的场景,就堪比一场“变形记”。

从农村转学来的米桃,看着欢欢家的大房子、满柜子的限量芭比娃娃,还有只要她想去撒个娇就能去的人均的儿童餐厅,再想想自己菜场公厕旁简陋的家——家里连个像样的卧室都没有,更没有漂亮的娃娃……这样的落差,对于处在青春期又“心事重”、内向敏感的米桃来说,冲击简直太大了。

再比如,欢欢有一衣柜都塞不下的裙子,几乎集齐了所有的颜色和款式,她能穿着漂漂亮亮的裙子去电视台当小主持人、在各种场合抛头露面,而米桃连“夏令营”是什么都不知道。

在她的概念里,书包破了补补再接着用,衣服的颜色也只分两种:耐脏和不耐脏,好不好看不重要,只看“过两年还能不能穿”。

巨大的贫富差距,让一个10多岁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落差。物质上的匮乏感让米桃无所适从,内心的自卑让她不愿意再去欢欢家“接受内心的*打”。

而她更深层次的自卑来源,其实从成年人的视角很好理解,那就是:我妈妈一直都在我 朋友家里做钟点工,我妈妈在她们家里是做“服务员”的。

这对于一个刚从老家来到城里,刚上五年级,还不能从容看待贫富差异的孩子来说,是很伤自尊的一件事。

虽然每天和人家坐在一张桌子上吃晚饭,但地位和身份的不平等对于米桃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都是同学,为什么我的妈妈就要给你们家当钟点工呢?

这让我联想到了前段时间育儿圈的大新闻:一位育儿大V的孩子在美国名校 了(疑似得了抑郁症)。这位育儿大V是个非常尽职的爸爸,为了培养孩子成才,他在离婚后,不惜辞掉高管工作,全职带孩子,十几年来每天给孩子做饭不重样,就算节衣缩食也要把孩子送进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在看新闻的时候,有一个细节令常爸印象深刻:为了培养儿子“勤俭节约”的品质,这位爸爸让儿子去同学家开生日party的时候,还要兼顾“收破烂”的责任,要把同学家的废品带回来卖钱。

这位父亲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他没有想到,十几岁的孩子,正是最在意别人眼光和议论的年纪,让孩子在同学家收废品,这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之前在这篇科普青春期的文章里,讲过一个“橱窗实验”,结论是当被别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7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苏ICP备1300363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