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原地爆炸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828/4458139.html

来源:南风窗盐财经

  ,

  作者

胡万程编辑

煎尼

  7月28日下午2点,一场突如其来的线上会议,让每日优鲜的众多员工措手不及。

  一位叫余明(音译)的人在群里发言,“此前山西东辉集团的2亿元融资未能交割,绝大多数同事的工资都会暂缓发放。”

  接着,一位疑似HR的人继续说,“咱们大部分人的工作,就截止到今天了。”

  这一天,原本是每日优鲜承诺“补发6月工资的日子”。而7月27日,也就是线上会议的前一天,全体员工被通知“因公司要空气治理,第二天在家办公。”

被广泛传播的聊天记录

  先被欺骗至家中,后被宣布即日停工,每日优鲜的员工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在同一时间其他会议中,员工们不断诘问“这算是强制解除合同吗”“老板是携款跑路了吗”等问题,由于HR们无法招架,不少会议被迫中断。

  很快,有消费者发现每日优鲜的礼品卡已无法充值,账户内存款也无法提现。在平台购买商品,已无法实现即买即送,只剩下最快次日达的产品,几乎没有生鲜瓜果。

  谁能想到,顶着“国内生鲜 股”光环的每日优鲜,上市刚满一年便光速坠落。

  回头来看这一年,每日优鲜经历了开盘破发、持续亏损、供应商讨债、员工欠薪, 以“骗和偷袭”的方式落荒而逃。CEO徐正——这位被传“已跑路”的江西创业者,在纳斯达克敲响的钟,如今已不是喜钟,而宛如“丧钟”。

年,每日生鲜登陆纳斯达克

  破产了吗?

  “我也是昨天才知道消息的。”每日优鲜某总裁级高管H告诉南风窗盐财经记者。

  H说,与大众想象的高管先跑路不同,这件事是7月28日早上才从总经办传来的。现在看来,山西东辉未能兑现的2亿元融资,可能是突发解散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7月14日,每日优鲜发公告称在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后者将对其进行价值2亿元的股权投资。

  年7月14日,每日优鲜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获其2亿元股权投资

  这两亿元,当时被外界看作是每日优鲜的“救命钱”。在此之前,每日优鲜已接连传出坏消息。三四月大幅裁员,仅剩四城开展业务,迟迟发不出财报,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每日优鲜的缺钱的程度,已肉眼可见。

  但救命钱,还是出了问题。“可能是融资方反悔了吧,觉得这笔钱投了也是打水漂。”H说。在网传的一份会议录音中,疑似HR的人解释,虽然在SEC(美国证券交易会)备案,但融资未能如期到账。

  未到账的2亿元,成了压死骆驼的 一根稻草。

  “原地解散”,是28日以来,媒体用来形容每日优鲜状况最多的词语之一。不过,原地解散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件事上,每日优鲜从头到尾都处理非常模糊。

“原地解散”

  内部会议上,每日优鲜的发言人称,“大部分人的工作结束了。”

  公开渠道上,每日优鲜回应,“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

  但据记者实际采访到的基层员工也好,中层也好,总裁级高管也好,多数人表露的意思都偏向于“公司实质性破产,业务实质性倒闭”。对于是否可以拿回欠薪和补偿受访者们,也普遍表示悲观。

每日优鲜业务调整

  这样的反差,不禁令人生疑。

  一般来说,在公司存亡之际,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掌舵者,CEO怎么着也得表态几句,感谢曾经的投资者、员工与用户,也安抚利益受到损害的人们。

  但吊诡的是,徐正至今一言未发,且已连续多月消失在公众乃至公司员工的视野中。

  H虽然还保留总裁职位,但已在一个多月前离职。他向南风窗盐财经透露,“据我了解,每日优鲜大概率是要走破产清算的,因为前置仓的主业务已无法持续了。”此外,智慧菜场和零售云业务分别成立了子公司已单独运作,不过是否能拆分出来,还要跑评估。

  对于外界“徐正跑路”的猜测,H表示虽然徐正早就取得了香港身份,一直也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据他了解“人应该还在北京”。

  H说,徐正这段时间一直在找钱,争取更多融资,“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他不会愿意把公司搞成这样”。

每日优鲜CEO徐正

  对此,7月29日,徐正也回应媒体称:“我一直在国内,这种谣言太恶*了吧。”

  那些受伤的人

  每日优鲜如果破产,一共有4批人会受到利益牵连。

  其一,公司员工。

  其二,供应商。

  其三,投资者。

  其四,用户。

  首先是公司员工。据了解,每日优鲜目前欠了6月和7月的薪水,同时申请缓缴了5月和6月的社保,停缴了7月的社保。在宣布“停工”后,也未针对员工给出市场主流的“N+1”方案。

被广泛传播的帖子截图

  A是年加入每日优鲜的主管级员工,她告诉南风窗盐财经记者,“之前5月离职的同事,有多号人去申请劳动仲裁,虽然已经被许可强制执行,但合同主体的账户已经没有资金了。”

  7月19日,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联合创始人曾斌卸任法定代表人,新增孙玉英为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除此之外,创始人兼CEO徐正、副总裁李漾等一众高管也从公司主要人员中退出。

  A从内部得知,随着法人的变更,公司把资金悉数转移到其他几家子公司的账户上了。如果合同主体账户没有余额,可能仲裁成功也无法追回欠款。“大家都是比较悲观的,对取回钱信心不大。”

  除了欠薪,A还提到不少未购房的年轻同事担心社保断缴的问题。“由于北京需要连续满5年社保才能取得购房资格,公司自5月后就缓缴了社保,在未离职的情况下,员工又无法自行缴纳。一旦过了补缴期限,对于一些刚需来说就等于是前功尽弃了。”

  除了员工,每日优鲜欠的更多的是供应商的钱。

  每日优鲜“ ”的年三季报显示,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为16.52亿元。由于至今未出新的财报,合理推测的话,它欠供应商的总金额可能不低于20亿元。

  综合各媒体相关报道,每日优鲜欠款的供应商中,最多的接近千万元。从年起欠款的现象已逐渐显现,多家供应商无法讨回货款,经常出现“财务找采购,采购催财务”的互相推诿。

  3月份,有供应商在投诉平台反映,“年4月份便开始欠款,7月份欠了巨额货款,至今尚未结款。在供应商大群问询借款日,一发出来就被踢出群。如今华南仓已停摆,90%的供应商已停供了,每日优鲜还是毫无还款计划。”

  如果说对员工和供应商的欠款,仍有一丝可能性可以收获部分补偿的话,那么投资者的钱被打水漂就是早已成定局的事了。

  过去数年来,每日优鲜不断融资。在年上市前,每日优鲜一共拿到了11轮融资,共计融资.71亿。

  然而根据财报,年-年,每日优鲜分别亏损29.09亿元、16.49亿元、37.37亿元。短短三年,就亏了83亿元。

  每日优鲜的背后,也不乏国资投资。在其上市前夜,中金公司以及上海、江苏地区部分国资、青岛国资以30亿美元的估值参与每日优鲜F轮融资。

  然而自上市的那一刻起,每日优鲜的股价从开盘价的10.65美元一路向下,未曾回过一次头。年4月20日后,股价跌破1美元,至今已持续3个月,徘徊在0.1美元附近。这些投资人中,亏损最惨的当属青岛国资,投资的20亿元几近全*覆没。

每日优鲜股票

  至于用户,则是每日优鲜倒闭后受影响相对较小,但波及最广的群体。

  据网易BIGDATA数据,截止年12月,每日优鲜活跃用户数为.7万人。即便今年业务量不断下滑,其服务人群依然维持在百万级别的用户数。

  很有可能,每日优鲜会走上ofo小*车的路子——不退钱了。结局大概率也是雷同的,会被用户长期挂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耻辱柱上。

  不会是 一个

  虽然以一地鸡毛而惨淡收场,但平心而论,每日优鲜并不是一个倒霉公司。相反的是,它一度幸运地让很多同业者嫉妒。

  创始人徐正,是个15岁被保送至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的天才。不像有些早慧少年过早入学,导致不适应社会。徐正的履历一帆风顺,毕业去了联想后,28岁便当上了中国区最年轻的事业部总经理。

  毫无疑问,这是个在中国教育体系以及商业社会体系下,获得过双重认可的精英。

  年,33岁的徐正在拉到了投资,拉拢了合伙人的背景下,决定单干,在望京麒麟社一套多平的公寓里创办了每日优鲜。他想把每日优鲜,变成生鲜主要购买人群的主要购买渠道。

每日优鲜CEO徐正

  彼时,几乎所有的研报都会告诉投资者们,生鲜是一门好生意。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从年到年,中国居民生鲜食品消费量逐年攀升,达到每年上万亿吨。年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预计到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6.8万亿元。

   的创业者加上广阔的市场前景,让每日优鲜的融资顺风顺水。上市前七年间,每日优鲜共11轮总计.71亿的融资,位列生鲜电商 ,其中还不乏腾讯、高盛、老虎等明星资本为其站台。

  用户数据,也算可观。从年到年,每日优鲜的有效用户数量分别为万、万和万,平均消费额别为.0元、.4元和.8元。这意味着它拥有一批数量和交易额均逐年增加的正向利润贡献用户。

  然而一旦聚焦于传统商业上最重要的“盈利”这一项,就显得尴尬无比。年均亏损20亿元以上,且久久不见改善的“成绩”,几乎动摇了它在商业上成立的逻辑。

  事实上,不止每日优鲜,这一行的玩家过得都不太好。

  拿与每日优鲜同期在美上市的叮咚买菜来说,年-年,叮咚买菜分别亏损了18.7亿元、31.8亿元、64.29亿元。三年间比每日优鲜还多亏了30多亿。

  “要不是叮咚在上海疫情前,与上海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多借了20亿元的话,恐怕他们也难以为继。”H向南风窗盐财经透露。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数据,生鲜电商多家入局者中,4%盈亏平衡,88%亏损,7%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有人会疑惑,为何如此难挣钱,买菜的需求不是刚需吗?加上近年的疫情影响和用户习惯培养,按理说这是个很有前景的业务啊。

  烧钱的根源在于生鲜业务的核心——前置仓。

每日优鲜前置仓

  简单来说,前置仓就是企业将商品仓库从偏远的市郊搬到消费者身边,承担冷链仓储和 一公里物流。

  如果没有前置仓,生鲜及时达的业务就不成立。在讲究保存和方便的生鲜业务,如果不能在一小时内把菜送到用户手中,那用户还不如自己下楼去买。

  但前置仓是成本极高的重资产业务。如果想覆盖城市的一小时送货需求,那就要、需要密集地在城市里组建仓库。市区租金和郊区租金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在多个城市同时推,成本就会变得无比庞大。

密集组建前置仓需要高昂的租金,以及大量人力物力

  成本极高的同时,生鲜业务的客单价并无法补回来。买菜是普通消费,多则几百,少则几十。每日优鲜当初招股书标榜的“行业 客单价”,也不过是94.6元。

  低客单价的毛利覆盖不了前置仓模式的成本,根据年Q3季报,每日优鲜每一单的高达22.2元。也就是说,送一单亏22.2元,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招架。

  另一家生鲜电商的高管Z告诉南风窗盐财经记者,每日优鲜不会是 一个倒下去的,目前主打前置仓模式的平台,其经营状况都不乐观,仍然处于“比谁能挺下去”的状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36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苏ICP备1300363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