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菜市场拥抱数字化,走品质路线吃放
(观察者网讯文/庄怡)提到烟火气,菜市场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菜贩的吆喝声、你来我往的招呼声,共同织成一曲生活的平凡歌。但曾几何时,菜市场“变老”了,大爷大妈们成了菜市场的主角,年轻人们更偏爱线上买菜,面对新时代的菜篮子冲击,传统菜市场发起“数字化变革”。
动动手指就能买到家门口菜市场的菜
胡杨飞是上海康五菜市场的卖菜摊主,在这里摆摊已经超过十年。“以前人很多的,现在都是老年人每天才来菜市场溜达几圈,很少看到年轻人来买菜了。”对于菜场的“老龄化”,胡杨飞很有感触。
在胡杨飞隔壁卖了两年豆腐的王侠也说,“菜市场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大家都手机下单了,来菜市场买菜的老人们还会跑几个市场选最便宜的买。”
改变从一个月前开始。
3月5日,京东生鲜业务部与北京睿利众屹在上海签约,启动上海“数字化菜市场”试点合作,联合*府力量帮助百余家农贸市场实现数字化转型。
胡杨飞率先尝到了“触网”的甜头。早上六点天刚蒙蒙亮,他便开始着手处理手机上的买菜订单,“这都是昨晚闭市以后用户在线上下的单,今早一来就要先给这批顾客送过去。”
除了来自京东上的订单,他还经营了自己的小社群,“偶尔自己临时有事不在店里的时候,在群里和老顾客们说一声,他们就可以在线上下单送到家了。”菜市场上线京东,不仅获得了更多的新客,更是稳住了老顾客的“铁粉”地位。
王侠的豆腐摊生意也有了起色。他说,现在线上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北京睿利众屹软件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胡云对观察者网介绍,消费者在京东APP搜“集睿康五”,就能点击进入康五菜市场的线上平台,消费者下单以后分配分拣员配货。
“至于订单来了,究竟向哪个摊位拿菜,是由系统来决定的,这就排除了人工派单‘盯着一个摊位买’而带来的质量不好甚至腐败问题。”当然,“你可以指定要王阿姨的白菜,李阿姨的豆腐,我们分拣员都会帮你买到”。胡云称。
走品质化路线,计划上半年覆盖家菜市场
去年初的疫情让线上买菜风靡一时,也促使很多互联网企业布局买菜业务,低价倾销、无序竞争等多次让相关监管部门叫停。
观察者网了解到,京东的数字化菜市场不向菜贩收取服务费用,菜贩完全可以把线上销售额作为额外的收入。平台的利润来自于售价和菜贩在后台上报的售价之间的差额,这也间接造成售价相对其他互联网平台较高。
胡云解释称,“因为线上下单、线下送货有更多的成本。如果你在线上打价格战,甚至打到了价格比线下还便宜,是不符合基础的商业逻辑。”
上海福棠菜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翠堂也对观察者网表示,传统菜场是由菜贩进货,他们有丰富的进货经验,天然能挑选出品质较好的菜品,再加上平台派驻的拣菜员进行二次挑选,品质更有保障。
王翠堂透露,目前菜场每天能接到20多单,客单价在40-60元。
对于此次引入京东这样的第三方合作,康健街道*工委副书记、康健新村街道办事处主任葛银锋认为,“这是一个赋能和共赢的过程。个体商户多了一个线上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而从菜市场的角度看,它通过电子化的改造,和渠道的改造,对于品类和商贩都可以在后台进行更加精细的管理。”
实际上,在消费者眼里,买菜最注重的还是品质。对于商户来说,品质好才是留住顾客的关键。例如,近期康五菜市场引入了来自云南的石屏豆腐,上海有且仅有这一家,不少消费者慕名而来,如今,仅需线上下单,就能享受美味。
此外,通过发放线下优惠券的形势,也能吸引一部分年轻人到店消费,实现线上流量向线下导流。
上周,市商务委出台《上海市关于开展智慧菜场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试点开展智慧菜场建设,依托数字化赋能,进一步推动标准化菜市场提质升级。
目前,上海数字化菜市场已覆盖徐汇、静安、长宁各个辖区,已经入驻的上海菜市场达24家,正在入驻系统的有60家,计划6月底实现上海家菜市场覆盖。
随着越来越多像康五这样的菜市场转型升级,有品质的放心菜走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久违的烟火气也将重回市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