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两叶,堪称奇观

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a-cd.net/fengshang/xinchao/1858.html

在卫王社区

有一株树龄为年的麻栎树

树高14米,树干笔直,枝叶繁茂

它沐浴在春日的暖阳中

随风款款摆动着枝条

麻栎树下,干净的小广场上,居民们正悠闲地坐着晒太阳,有的聊天,有的拉二胡,悠扬的琴声和居民的欢笑声,让春日的午后显得格外宁静美好。

树两叶呈奇观

树身尚有“马啃痕”

低处的树枝长长地向下垂落,叶片茂密,高处的树枝仍旧是干枯的状态,未见一片新芽。

75岁的居民王庆祥告诉记者,要到四月份,干枯的枝上才会长出新叶,比现在的树叶大一倍多。“一棵树上有两种树叶,我们都很好奇,其他地方的人路过这里,看到这棵树也经常发问。”

为此,记者咨询了植物学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前总园艺师许天全。他告诉记者:“麻栎树是落叶树,它不是长叶树,一般在四月份长叶子,现在看到的叶子可能是一种叫络石的寄生藤本植物。”

麻栎树的树身上有个碗口大小的疤洞。在与王庆祥的攀谈中,记者得知疤洞的来历。

“我小时候听父亲说,年左右,日寇车队路过村外的公路,就是现在的国道,在卫王垴扫荡并驻扎休整。”王庆祥回忆父亲的讲述。

日*进村烧杀抢掠,村中老小都弃家而逃。村中农户家的门窗、家具都被日*拆了,当做柴火烧饭或火化被杀的村民。村里的牛、羊、猪、鸡、粮食都被抢光,一草一木也不放过。

当时垴上树木林立,遮天蔽日。百余年的古香樟、香椿、榔树等,都被日*砍去做了铁路枕木。“他们将木材从铁山运至*石港长江码头,在码头装船,通过码头运铁矿石的船舶运回日本。”王庆祥说。

“听我父亲说,那时候,这棵栎树还只有小碗碗口粗,作枕木太小了,这才幸存下来,成了日*马队的拴马树。”王庆祥指着树身上碗口大小的疤洞说,这疤洞就是当年*马啃嚼而留下的。

幸存下来的麻栎树,“目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恶,成为那段屈辱历史的见证。年,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王庆祥饱含深情地为历经风雨的麻栎树写下这样的诗句:

“承露藏烟调净土,遮风挡雨护乡村。伤疤累累倭奴罪,留下斑斑马啃痕。”

留住村民美好回忆

述说卫王繁华旧事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在树下做游戏。”王庆祥告诉记者,那时候,麻栎树旁边是村里的坟场,树下曾是个小土坡,孩子们都爱在上面滚着玩。

麻栎树曾经是结过果子的。

“结的果子像板栗一样,有硬硬的壳子,尖尖小小的,捡来用火烤着吃,口感也和板栗差不多,后来不知为什么,好多年没有结果了。”王庆祥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向记者描述。

放眼望去,如今,社区里的小两层楼房比邻而建,绿化带令人赏心悦目。王庆祥说,这里曾经都是村民的田地。那时,村民家家户户以务农为生,大家种些小麦、红薯等农作物,自给自足。

寒来暑往,村民过着朴实、安逸的生活;生死轮回,两个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上世纪50年代,随着企业、医院入驻,卫王垴(现在的卫王社区)变得热闹起来,成为当时下陆最繁华的地方。

王庆祥告诉记者,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在卫王垴建厂,没有办公地点,公司就在卫王垴租房子,修建食堂、办公楼、修理厂等基础设施。年,医院也在卫王垴附近建院。

“要买东西,卫王垴去”是当时下陆人挂在嘴边的话语。

“当时还没有新、老下陆之分,大家说‘上街去’,就是到卫王垴来。”王庆祥骄傲地说:“那时候,八九十里外的姑娘都往这跑,想在这里找个英俊的小伙子成家。”

没多久,村里通了自来水。为方便上班,企业、医院的职工纷纷在卫王垴附近安家落户,周边的居民越来越多,对蔬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卫王垴附近慢慢形成了一个菜场,村民开始大量种植蔬菜,自给自足之余,还将蔬菜送到菜场去卖。职工们下了班,在菜市场转一圈,顺手带把青菜回家。“菜场旁边还有条小商业街,生活用品基本都能在那里买到。”王庆祥说。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分批征地,卫王村村民被安排到下陆钢铁厂等企业上班,年,卫王村村委会变成卫王社区。

坟场变身休闲广场

卫王两姓共护古树

村庄的命名,聚族而居者多以姓氏为村名。“卫王垴”的由来也不例外。

75岁的居民王守清介绍,当年卫、王两姓的祖先在这里落业,感情十分要好,同吃一口水井,太公坟也葬在一处,可以说是情同手足,直到现在都保留着两姓不通婚的风俗。

麻栎树身后的墙壁有一扇门,推门而入,在王守清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卫、王两姓的太公坟修建在一起,坟前的大樟树郁郁葱葱、十分茂盛。

大樟树的两根树枝从土里冒出来,经年累月地生长,粗壮得像两棵并排生长的樟树。

“3年,村里组织人给樟树培土,地下的根系有一米多深。一棵树上发出两根树枝,大家都说,象征卫、王两姓世代友好。”王守清说。

如今的麻栎树下,水泥路面干净整洁,体育器材齐全,成了居民每天必须光顾之地。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树下是一片坟场,村民们逝去的亲人都曾安葬于此。

王庆祥回忆说:“麻栎树一直长得很茂盛,夏天时,枝叶就像一把巨大的伞,站在树下会很阴凉。由于古树周围是坟场,所以很少有村民来这里。”

卫王社区书记*正国介绍,年,卫王社区联合包保单位市烟草局,给麻栎树四周修建了围栏,并把树下的坟墓全部迁移。“我们将腾出来的地方平整、硬化,修建了小广场和绿化带,并且添置了一批健身器材,现在这里成了居民们的活动中心。”

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麻栎树和卫王两姓的后人一样,茁壮生长,枝繁叶茂。

“一树葱茏护比邻,顶天立地抖精神。敬她寒暑全无畏,送我清凉倍感亲。”王庆祥为麻栎树写下的诗句,字里行间蕴含着卫王人对古树的深厚感情。

百年时光里,人与树,筚路蓝缕,相依相伴。古树让炎热的夏日多了几团绿云掩映,给寒冷的冬日增添几分生机。它是岁月的符号,是卫王垴人家园的象征。

春日午后,阳光正好,三位老人坐在麻栎树下,拉着二胡,哼唱着一首首经典老歌。经风历雨,见证了卫王垴发展变化的麻栎树,也和居民一起,在阳光下吟唱着幸福之歌。

来源:东楚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苏ICP备13003634号-9

当前时间: